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背记清单,综合了课文核心知识点和重点难点:
一、课文主题
通过“我”变成一棵树的奇妙想象,展现孩子的童真与丰富的想象力,最终揭示“最了解孩子的人永远是妈妈”的温情主题,歌颂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二、生字词
- 会写字组词
状(形状、奖状) 狐(狐狸、狐假虎威) 狸(狸猫、河狸)
丁(园丁、人丁) 零(零件、零花钱) 巧(巧妙、巧合)
克(克服、千克) 肠(香肠、牵肠挂肚) 继(继续、继承)
续(连续、续费) 抬(抬头、抬水) 麻(麻烦、麻花) 烦(烦恼、烦闷)。
- 会认字注音
希(xī) 痒(yǎng) 鳄(è) 醋(cù) 秘(mì)。
- 多音字
担:dān(担心) / dàn(担子)
了:le(好了) / liǎo(了解)。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希望→期望、担心→担忧、容易→简单、秘密→机密。
- 反义词:希望→失望、容易→困难、秘密→公开。
四、词语理解
- 希望:心里期待某种结果。
- 失望:因愿望落空而不开心。
- 奇怪:难以理解的、不寻常的。
- 继续:动作不间断地持续。
五、句子解析与修辞手法
- 拟人句:
“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鸟窝”拟人化,体现英英的快乐)。
- 夸张句:
“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一动一动”(突出英英的紧张)。
- 设问句: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对了,鸟窝!”(引发读者兴趣)。
六、课文结构
- 起因(1-4段):英英不想吃饭,幻想变成树。
- 经过(5-12段):树上长满鸟窝,妈妈住进鸟窝。
- 结果(13-23段):英英饿得流口水,妈妈识破秘密。
七、重点难点
- 妈妈为什么能发现英英的秘密?
妈妈通过观察英英的举动(如流口水)和故意分食物给小动物,引导英英主动“暴露”自己,体现母爱的细致。
- 小动物猜测水滴的用意:
通过“下雨了”“牛奶打翻了”等错误猜测,反衬英英的饥饿,推动情节发展。
- 破折号的作用:
“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表示解释说明)。
八、拓展积累
- 词语扩展:
“很~~很~~”式:很大很大、很美很美。
拟声词(AABB式):滴滴答答、叽叽喳喳。
- 仿写创作:
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尝试用“设问 拟人”的句式描述(如:“我要变成一朵云,为干旱的土地下一场雨”)。
九、课后习题
- 默读课文,摘抄有趣的想象:
树上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分食物给小动物、小动物讨论“水珠”来源。
- 背诵喜欢的段落:
建议背诵第5段(鸟窝的形状)或第13-15段(英英饿肚子的描写)。
十、作者与背景
- 作者:顾鹰,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充满童趣与想象力。
- 写作手法:以孩子的视角展开幻想,语言生动活泼,结尾温情升华。
总结:本课需重点掌握生字词、课文结构及母爱主题,结合修辞手法分析句子,并通过仿写练习提升想象力。建议结合课后习题和朗读指导加深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