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明确提出大量接触电离辐射可增加肺癌风险,特别是氡气。因为其作为放射性气体一旦进入人体后就会发生衰变产生α离子,而这个带电的过程通常会与人体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对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继而诱发肺部的癌变。
研究发现,中低浓度的氡气反而更加容易造成肺癌的发生,在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除吸烟外的第二大诱因,全球约有10%的肺癌患者与长期吸入该类气体有关。究其原因在于氡气的主要来源就是室内的建筑材料,如石膏、水泥、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往往更加容易释放一些放射性元素。
2、生物性、遗传学诱因
首先,肺癌的发生一方面与长期的肺部感染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结节、肺结核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慢性的肺部疾病等)都会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等)、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HIV、HPV等)同样会破坏人体免疫能力,诱发癌症的产生。
其次肺癌的发生在具有家族病史的家庭中通常患病率更高,大概是由于其所携带的易感基因是相同的。虽然它的遗传性与其他一些癌症相比并不是很明显,但仍然建议具有癌症家族史的成员要做好每年的定期体检。
因此,想要预防肺癌的发生,首先就需要规避掉上面这些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其实与所有疾病一样,癌变的出现都是需要经历很长的一个过程的,纵使肺癌发现即晚期,早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但当我们身体出现一些蛛丝马迹时,只要高度警惕,依然可以防患于未然。
一方面,肺癌患者早期的身体表现与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发生阶段、转移与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出现比较早的症状如咳嗽等,一般人都不会将之与癌症挂钩;另一方面,胸腔空间很大,肺部两片肺叶所在位置又比较特别,一般肺部肿瘤进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压迫到其他器官,继而诱发相关疼痛等症状,而一般人不到疼到不得已也很少进行检查,故而发现即为晚期的患者居多。
临床数据显示,肺癌Ⅰ期肺癌患者如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其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就算是Ⅱ期肺癌患者,其治愈率也可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到了Ⅲ期、Ⅳ期,患者的治愈难度就变得很高,而治愈率就越来越低。因此,早期发现对于后续的治愈率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