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兵团中国兵(二十八)
名人当兵- 贝志高 (上)
一次参观外籍兵团总部的博物馆,我的好朋友奥列格问我知道高尔基吗?我说当然知道,在中国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大文豪,有著名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奥列格说高尔基他儿子在外籍兵团当过兵,是著名的外籍兵团战士,还当即给我指看了一下墙上的图片。后来我仔细查阅档案才发现是高尔基的义子,名字叫兹诺维*贝齐克夫,也就是使用了高尔基的真实家族姓氏贝齐克夫,高尔基当然是一个笔名。贝齐克夫后来还曾经被官派到中国,有个中文名字叫贝志高,他1944年5月到1945年一月,被法国派到蒋介石的陪都重庆出任过法国大使。
贝志高 图片来自互联网
历史的故事再往下挖掘,忽然发现被高尔基收为义子的贝志高居然本名叫斯维尔德洛夫,就是那个戴着眼镜的十月革命成功后苏维埃执委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的同门亲兄弟,贝志高年长一岁,是斯维尔德洛夫的大哥。剧情反转,又在苏维埃的*中找到了一位犹太人。肃反委员会契卡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和斯维尔德洛夫一样都是兢兢业业实力干将,并且都算是英年早逝,斯维尔德洛夫逝于1919年的流行病-西班牙流感,仅仅34岁。
据说斯维尔德洛夫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列宁也称赞他是具“有非凡的组织天才”,称他英年早逝 “对苏维埃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以后要另外组织一个几十人的机构才能完成他一个人的工作”。捷尔任斯基则死于48岁,他的干练和旺盛精力在电影《列宁在十月》及《列宁在1918》里被突出表现出来,让敌人看着他冰冷的眼睛就会吓得灵魂出窍,加上中国最好的电影演员孙道临以浑厚果断的嗓音配音,让一个老苏维埃斗士的钢铁意志活灵活现。
顺便说一下,捷尔任斯基创立苏联肃反委员会时他自己任主任,副主任是雅戈达,不仅同斯维尔德洛夫是同乡(也是高尔基的同乡),还是他的小表弟,也是犹太人,后来还娶了斯维尔德洛夫的侄女为妻子。雅戈达是斯大林大清洗时最得力的干将,但像许多积极展开清洗的人一样,他最后也被斯大林处决,他的妻子当时是莫斯科市的副检察长,也随后被处决。还有一个历史细节,官大一级的斯维尔德洛夫还曾经迫害过捷尔任斯基,借口他保卫列宁不利受到暗*未遂,把他撵到瑞士去了一段时间,不知道他到瑞士生活的外汇从哪里得来的,但起码那个时代的年轻苏联还是可以轻易出国也不用顶着里通外国的帽子。
据说是列宁受到枪伤疗养好了之后发现捷尔任斯基被排挤,才矫枉过正重新找回来了捷尔任斯基。其实斯维尔德洛夫和捷尔任斯基都是红色恐怖的积极倡导者和始作俑者,斯维尔德洛夫还是同列宁一道签署枪*末代沙皇一家的命令的决策者。还有在1918年向列宁开枪的女特务卡普兰居然也是犹太人,案件的审理居然也是斯维尔德洛夫一手掌控,刺*列宁行动4天后,斯维尔德洛夫匆匆下令把卡普兰处决并且不保留尸体任何痕迹。当时的契卡负责人捷尔任斯基因为到乌克兰处理乌里茨基谋*案而不在莫斯科,但两起事件让苏维埃政权掀起了红色恐怖的风暴,还恢复了临时政府废弃的死刑。
小时候最喜欢看也是看得最多的电影就是《列宁在十月》,电影里面列宁的房东老太太煮牛奶时有别的事,让列宁照看一下,要求列宁不能把牛奶煮扑出来,戴眼镜的斯维尔德洛夫也在一旁当煮牛奶的参谋,结果两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胜利地把牛奶煮扑了锅溢洒在炉灶上,用时髦的表达方式就是两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干了坏事撒腿就跑,还给房东老太太甩锅。
贝志高比弟弟雅克布-斯维尔德洛夫大一岁,他们家是犹太人,家乡城市原来叫下诺夫哥罗德,现在叫高尔基城,所以他们同高尔基是同乡。这两个人生命运迥异的亲兄弟,在青少年时期就不求安分,现在名词可以叫顽劣少年,又赶上俄罗斯风云动荡的大时代变迁,所以在青少年时期都表现出了革命才华,在阅尽无数沧桑的伏尔加河岸,和着船夫的号子兴风作浪。对于沙皇政府来说则是超级刺头,就是头疼的麻烦制造者。
左一为贝志高,左三为斯维尔德洛夫
幸运的是,闹事少年在自己的镇子里遇到了圣人和救星,当时已经出名的高尔基。作为一个争取进步的少年,贝志高积极参加高尔基在家乡举办的文学活动,或者是进步思想的讨论会,他不仅积极参加活动,更表现出杰出的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几乎成为了高尔基的得力助手,于是乎在反动沙皇政府要迫害少年郎时高尔基伸出救援之手,把他从一百公里外的放逐地接了回来,并按照东正教的仪式把贝志高收为义子,连名字都变成了高尔基的出生时真实名字-贝齐克夫,贝志高是他到中国后按照贝齐克夫的发音另起的中文名字,不过同当时重庆的叛徒蒲志高的名字有点巧合(小说红岩中的叛徒叫蒲志高)。
犹太人在俄国也长期受到歧视或迫害,历史上还发生过哥萨克屠*犹太人的惨痛事件。还比如十九世纪中叶,全世界的犹太人有百分之七十二居住在中东欧国家,在西欧国家的犹太人自法国大革命后境遇已经极大改善,但东欧国家犹太人依然受到歧视与迫害,在俄罗斯的犹太人有百分之四十是靠救济生存。但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沙俄政府对犹太人政策有许多改善,政府一方面继续推行反犹太政策,同时也给他们某些特权,甚至有犹太人可以为政府机构工作,犹太人也可以出任法官。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重拾反犹太政策,迫害犹太人恶浪 此起彼伏。在贝志高生活的沙俄时代,犹太人正常流动和定居等事项上都受到许多限制,例如犹太家庭不得迁徙到大城市居住,所以改到高尔基的真实名字处,可以去掉犹太人的痕迹,足见高尔基对义子的贴心关切。
高尔基
为了躲避1904年日俄战争会被应征入伍,贝志高选择了流亡海外,先后到过芬兰,英国和瑞典,然后在加拿大居住了相当长时间。
1906年4月12日马克吐温在纽约宴请高尔基,贝齐高在高尔基右侧。
Maxim Gorky和Zena Peschkoff。大约1910年的肖像照片
1907年5月,高尔基住在意大利卡普里时,也就是高尔基的卡普里学派时代,因为有许多俄罗斯艺术家和流亡者围绕在高尔基周围,贝志高到卡普里与高尔基团聚,继续他为高尔基当秘书和助手的工作。而作为进步的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在卡普里岛上也积极关心俄国政治变幻 ,同俄国革命先驱者有密切来往,关键还接待过列宁,博格丹诺夫(著名的唯心主义布尔什维克哲学家,同列宁一道从社会民主工党分裂出来创立了布尔什维克,另外一派是孟什维克),卢纳察尔斯基(一直是列宁流亡海外时的追随者)等未来俄国革命的巨头,为俄罗斯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革做出了深刻的铺垫和准备。贝志高则是这些活动的事无巨细的筹划者和执行人。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贝志高居然对列宁敢于鄙视和怠慢,并描述列宁同高尔基经常有许多政见分歧。
原创连载 期待再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