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太阳达到黄经180 °时,通常在公历9月22日或23日,就到了秋分节气。
老话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天,到达太阳黄经的一半,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昼夜均长,又是秋季六个节气九十天的中分点。可以说秋分到达了太阳黄经360°的中点,平分了昼夜,又平分了我们的秋天。此时,秋天也渐入佳境,暑退秋澄转爽凉,稻谷飘香,蟹肥菊黄,红柿当季,甜枣满仓。
在秋分节气这个重要的节气节点,有谚语说:“秋分节气来,青蛙仍在叫,秋末还有大雨到。”意思是说,到了秋分节气,天气该凉爽了,正常情况下青蛙该禁声了,如果当地还有青蛙鸣叫,说明当地副热带高压还在,或者说当地气温还比较高,湿度比较大,符合青蛙呱呱叫的暖湿条件。那么,这种气候条件,会在秋末冬来之际,冷气流南下的时候,冷暖湿气流交汇,就容易在秋末下大雨。这是古人通过长久的生活经验,发现的一种天气变化规律。
那么,秋分这天风向会有什么预兆?咱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俗语如何说?1、“秋分东风来年旱”。
在华北平原地区有这种说法。如果秋分节气,刮起了东风,预兆来年春季降雨比较少,容易发生春旱现象。因为,秋分节气时,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处于强势状态,如果刮东风的话有违常态。
老话说:“东风送湿”,在仲秋之际刮东风,有违秋高气爽的气候特征。通常是在春天里容易刮东风,从东边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带来春雨使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所以常常用东风来象征着春天。古人发现,如果出现这种不符合这个季节的风向变化情况,那么,预示着来年有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
2、“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在秋分节气,如果刮南风,往往意味着有雨降临。因为身处北半球,“南风送暖”,携带有暖湿气流。那么,在冷空气南下的秋分时节,可想而知,就容易造成冷暖湿气流相撞,形成降雨。
不过,进入秋分节气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进入“阴盛阳衰”的阶段,太阳直射点南移动,北半球越来越冷,冷空比较强势。所以,即便是有南风吹起来,通常也翻不起多大的浪。因此,八月的时候,冷空气较弱,南风带来的降雨还能维持“两天半”,到了九月份的时候,冷空气更加强势,即便是有南风带来的降雨,也是一阵子的事,来去匆匆。
3、“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
这句话说的是,秋分节气刮了西北风,预兆来年早春阴雨天比较多。老话说:“西风干,北风寒”,那么,秋分节气刮西北风,显然符合秋冬季节干燥冷凉的气候规律。
与这句俗语相近意思的农谚俗语有不少,比如说:“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秋分西北风,下年多雨”。可见,在我国一些地区,如果秋分西北风刮起,那么,这个秋冬季节会越来越冷,伴随着冬季雨雪充足,瑞雪兆丰年了!
4、“秋分刮北风,腊月雨水多”。
老话说:“北风寒”,秋分刮起北风,也符合秋冬季节的气候特点,气温越来越冷凉嘛!预兆着今冬腊月雨雪多,冬季会比较冷!
根据我国四季气候变化大致规律来看,秋冬季节刮西北风和北风就比较多,这也是我国房屋布局考虑到冬暖夏凉,以坐北朝南为优先选项的主要原因。腊月雨水多,冬季比较冷一些,不过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茁壮生长,为来年丰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秋分节气,这些风向所预兆的天气来看,符合秋冬季节气候变化的大致规律,也符合古人对四季气候变化“该冷就冷,该热就热”观念。古人把这些实践经验很巧妙的融入到“秋分节气”之中,在上古农耕文明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老祖宗们,根据当地往年的气候变化规律,结合秋分节气的风向变化,形成了不少关于风向的这些气象农谚俗语,用来指导当时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预防气象灾害。即便是如今看来,对人们也有着警示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