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 考试科目代码:[339]
第一部分:【植物学】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黑龙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及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该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主要类群和进化规律等。考生应熟练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重点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生长与发育;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基本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
知识点:理解并掌握植物多样性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
一、植物多样性特征 1页
1. 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论是在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大陆、荒漠、河海,还是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繁衍。
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有的植物形体微小,是由单细胞组成的简单生物体,有的由定数量的细胞松散联系。形成群体;有的植物细胞之间联系紧密,形成多细胞植物体,在内部维管系统逐渐完善、营养器官逐渐健全的过程中,形成了进化程度较高的一系列由低等到高等的植物类群。其中最高级的种子植物,还能产生种子繁殖后代。
3.植物营养方式的多样性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自养植物。但也有部分植物其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自制养料,而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吸取现成的营养物质而生活,例如寄生在大豆上的菟丝子,称为寄生植物。还有些植物(如水晶兰和许多菌类),它们生长在腐朽的有机体上,通过对有机体分解而摄取生活上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腐生植物。非绿色植物中也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和铁细菌,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行制造食物,属于化学自养植物。
4.植物生命周期的多样性,有的细菌仅生活20~30min,即可分裂而产生新个体。一年生和二年生的种子植物分别经过-年或跨越两个生长季节而完成生命周期,它们都为草本类型,如小麦、玉米、高粱。多年生的种子植物有草本(如草莓和菊)和木本(如桑、 苹果和红松)两种类型,其中木本植物的树龄,有的可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二、植物界的划分
1.植物的基本特征 植物虽然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植物仍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初生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态;绿色植物和少部分非绿色植物能借助太阳光能或化学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进行自养生活;大多数植物从胚胎发生到成熟植物体的过程中,由于有分生组织的存在,能不断产生新的植物体部分或新器官;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一般不能迅速作出反应, 而往往只在形态上出现长期适应的变化。
2.植物界的划分
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把生物重新划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把病毒界或非细胞生物界,从而形成六界系统。
第二节 植物学发展与分科
1、知识点:了解植物学发展与分科。 2页
现在植物学已从植物的形态、分类、解剖、生理生态、分布以及遗传和进化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揭露在人和自然环境影响下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规律,使能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控制和改造,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2、了解植物学的分科
1、植物生态学,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的建成过程和形成规律。
2.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包括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反应等内容。有的内容已进步形成专门的科学,如植物代谢生理学和植物发育生理学等。
3.植物遗传学 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以及人工选择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已发展出植物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4.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派生出了植物个体生态学、植物群落学和生态系统学等。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概述
知识点:了解植物细胞的发现;熟练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物细胞的发现 5页
1665年,英国学者虎克首次发现了细胞,打开了生物微观世界的大门。
19世纪,人们认识到细胞中存在更重要的生活内容物,观察到细胞质、细胞核及核仁等结构,并认识到在植物细胞中细胞核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838- -1839 年,在不断认识的基础上,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根据自己的研究并总结了前人发现,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0世纪初,细胞的主要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已被发现。50年代以后,电子显微技术、同位素示踪、超速离心等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使人们逐渐认识了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熟练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6页
根据细胞的进化程度,可将其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型。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细胞内都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这种细胞称为真核细胞。
一些细胞它们虽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即没有核膜将它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只有一个由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构成的拟核体, 除核糖体、类囊体外,-般不存在其他细胞器,这类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第二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了解原生质的概念及其组成。
1、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叫做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原生质的组成; 7-8页
(1)化学元素:主要为碳、氢、氧和氮4种,约占全重的90%;
(2)组成原生质的化学物:
1、无机物,原生质中最多的无机物是水,一般占比10-90%;
2、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极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
(3)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掌握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
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
3、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 13页
细胞壁的层次,根据形成的先后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中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1)构架物质,是细胞壁的骨架,主要是纤维素;
(2)衬质,组成细胞壁的其他物质,;
(3)附加物质,结合到细胞壁内的物质称为内镶物质。
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知识点: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的成分。
植物细胞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活动产生一些储藏物质、 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后含物在结构上是非原生质的物质,它们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胞器内或细胞壁上,尤以液泡中为多。细胞中后含物的种类很多,有糖类、蛋白质、脂类(包括脂肪、角质、木栓质、蜡质等)、无机盐结晶以及其他有机物,如单宁、树脂、生物碱等,许多后含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几类常见的后含物:
1、淀粉;2、蛋白质;3、油和脂肪;4、晶体和硅体;5、单宁和色素;
第五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
知识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变化。
有丝分裂的过程 29-30页
前期: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开始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核膜解体是前期结束的标志;
中期:纺锤体完全形成,染色体着丝点两侧附着纺锤丝,并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是辨认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的最佳时期;
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由赤道面移向细胞的两级。当染色体到达两极时,此期结束;
末期:形成两个子核,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到达两极后的子染色体解螺旋,转变为染色质细丝而恢复成间期状态。此时,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
减数分裂 (此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是很复杂的,它包括2次细胞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一般把这个前期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这前期Ⅰ(表示第一次分裂前期)之后是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
经过减数分裂间期(很短或看不出来),进入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也有的不经过间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一般说来,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是减数分裂。
第二次分裂是姊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减少,是等数分裂。但严格说来,这样说是笼统的。如果从遗传上来分析,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它涉及到染色体的交换、*等。
减数分裂对维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物质的分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生物的进化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第六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知识点:了解植物细胞的分化;掌握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一)细胞的分化 32页
细胞的分化是指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变成彼此互异的过程,包括形态结构分化和生理生化分化两个方面。
生理生化分化是形态结构分化的基础,形态结构分化较生理生化分化容易察觉。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以及各种组织内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理生化特性都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二)细胞的全能性 33页
细胞全能性就是指每一个生活的细胞中都包含有产生 一个有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具有形成一个新的个体的潜在能力。受精卵是全能的,它可以分裂和分化成各类细胞,并且能复制出一个完整植株。其他器官和组织的植物细胞,由于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只具有其所在器官或组织的特殊功能,若要让其表现出全能性,就要了解其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
第二章 植物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
知识点:掌握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种。
一、分生组织:凡是能持续或周期性进行分裂的细胞群都叫做分生组织。
33-35页
分生组织的类型:
1、按照植物中的部位分类
(1)顶端组织: 顶端组织位于根与茎的先端,分裂活动使根和茎不断伸长;
特征:细胞小,近于等径,细胞壁薄,细胞核位于中央并占有较大体积;
(2)侧生分生组织:多位于根和茎的周围,靠近器官的边缘,与所在习惯的长轴面平行排列。
特征:细胞大部分呈长梭型,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细胞质不浓厚;
(3)居间分生组织:分布在茎、叶、子房柄、花柄和花序轴等器官成熟组织之间。
特征:细胞核大,细胞质浓,主要进行横分裂,使器官沿纵轴方向细胞数目增加。
2、按照起源组织的性质分类
(1)原分生组织: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在根断和茎的较前部位。
特征:细胞小,近于等径,排列紧密无间隙;
(2) 初生分生组织:是由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位于原生组织后部。分布在根茎的分生区稍后部位。
(3) 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细胞脱离原来的成熟状态,重新转化的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进一步生长分化成其他组织,称为成熟组织。
1、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分类:
(1)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表,起到保护作用。包括表皮和周皮;
(2)薄壁组织,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化、储藏、通气和吸收的功能,也叫作基本组织。薄壁组织按照功能分为: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5种类型
(3)机械组织,是对植物起支撑作用的组织,有很强的抗压、抗张和抗曲挠能力。包括: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4)输导组织,是植物中担任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包括:木质层和韧皮部。
第二节 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知识点:了解维管植物组织系统;熟悉维管束类型。 50-51页
一、维管植物组织系统
植物器官或植物体中,由--些复合组织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称为组织系统。通常将植物体中的各类组织归纳为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3种系统。
1.皮组织系统 皮组织系统简称皮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皮组织系统覆盖于植物体外表,对植物体起着保护作用。
2.维管组织系统 维管组织系统简称维管系统,是植物全部维管组织的总称。维管组织错综复杂,贯穿于整个植物体中,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单位。
3.基本组织系统 基本组织系统又称为基本系统,包括各种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它们分布于皮系统和维管系统之间,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维管束类型。
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称为维管束。根据维管束内形成层的有无,可将维管束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类。
1.有限维管束有些植物原形成层分裂产生的细胞全部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留存能继续分裂出新细胞的形成层。这类维管束不能再行发展产生次生组织,称为有限维管束。大多数单子叶植物中的维管束属有限维管束。
2.无限维管柬有些植物的原形成层分裂产生的细胞,除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外,在二者之间还保留少量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 这类维管束可以一直保留,不进行分裂活动(如双子叶植物叶的主脉)或者以后通过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而继续扩大(如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中的维管束),称为无限维管束。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知识点:熟练掌握种子基本结构和类型。
一、种子基本结构 53页-54页
种子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识别和鉴定种子质量的根据。
从种子的颜色看也各不相同,仅豆类作物种子颜色就有黄色、白色、绿色、褐色、红色等。虽然种子在形状、大小和颜色等方面存有差异,但其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种子均由种皮(testa)、胚(embryo) 和胚乳(endosperm) 3部分组成。
一、胚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构成种子的最重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原始体。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4部分组成。
二、胚乳
胚乳由受精的极核发育而成,大多数种子的胚乳均属此类,如禾本科、茄科和伞形科等植物。还有少数植物由珠心组织储藏营养物质,作为种子发育的营养,称此结构为外胚乳(perisperm),如蓼科、藜科和石竹科植物。
三、种皮
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具有保护种子不受外力机械损伤和防止病虫害人侵的作用。它由一层或两层珠被发育而成。一般分为两层:外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厚硬,表面有各种颜色和花纹;内种皮多呈薄膜状。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
根据成熟种子内胚乳的有无,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
1、有胚乳种子 54-56页
有胚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
胚乳占种子大部分,胚较小。双子叶植物中的蓖麻、番茄、烟草、茄子、辣椒和葡萄等植物及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葱类等植物的种子都属于此类型。下面举一些例子。
(一)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
(1)蓖麻种子的结构 蓖麻种子具内外两层种皮,外种皮表面光滑,具有花纹,质地坚硬。种子一端有海绵状突起,称为种阜,它是外种皮延伸而成的突起,有吸收作用,有利于种子萌发。
(2)番茄种子结构
番茄的种子扁平、 卵形,种皮淡黄色而被以银灰色的茸毛。种脊位于较小一端的凹陷处。胚弯曲,包藏于富含脂类的胚乳中,胚有两片细长而弯曲的子叶。胚芽小,仅为二子叶间的一个小突起。胚根较长,外观上和胚轴无明显界限。
(二)单子叶植物有胚种子
(1)小麦的种子;(2)洋葱的种子
2、无胚乳种子
无胚乳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子叶肥厚,储藏大量的营养物质,代替了胚乳的功能。双子叶植物中的大豆、菜豆、向日葵、豌豆、瓜类和花生等的种子,单子叶植物中的慈姑、泽泻和眼子菜等的种子,都属于无胚乳种子。下面举一些例子。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类型
知识点1: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57-61页
(一)内在条件
1.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成熟并且具有生活力。一些植物种子分化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立即萌发。但有一些植物的种子,即使外界条件非常优越,也不能及时萌发,必须经过一定时期后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任何种子都有休眠期,只是长短不同。
2、种子寿命
种子是有生命活动的,所以存在着寿命问题。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最长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会丧失,失去萌发能力。种子寿命的长短,因植物不同,差异很大。根据种子寿命的长短可分为短寿命种子、中寿命种子和长寿命种子3类。
二、外在条件
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
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
3、种子萌发需要适当的温度;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61页
发育正常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从胚开始萌动,到幼苗形成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通常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胚芽然后伸出土面,逐渐形成茎和叶器官。这种由胚长成的幼小植物体,称为幼苗。
种子萌发过程中,根首先伸长,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为根发育较早,可使幼苗固定于土壤中,及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使幼小植物体很快地独立生长。有的植物种子,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转为绿色,可暂时进行光合作用,如大豆、棉花、向日葵等的种子。
当幼叶展开行使光合作用以后,子叶就枯萎脱落。小麦种子萌发时,胚根鞘首先露出,随后胚根突破胚根鞘形成幼根,然后从胚轴基部陆续生出1~3对不定根,栽培学上称它们为种子根。
知识点2: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了解幼苗类型。
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一般有四种: (此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第一种是种胚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脱离母体了;
第二种原因是种子的种皮透水透气性不好,或是表面有蜡状物影响水分进入到种子;
第三种原因就是种子果皮具有抑制它发芽的物质;
第四种就是种子虽然生长成熟,但是环境并不适宜,所以就会休眠。”
一、幼苗类型。 62-63页
子叶出土幼苗:双子叶植物(如大豆、棉花向日葵以及各种瓜类)的无胚乳种子,在萌发时,培根先深入土中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
二、子叶留土幼苗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蚕豆,豌豆和荔枝的种子)和有胚乳种子(如核桃和橡胶树的种子)以及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等)的幼苗,都属于子叶流图类型。
第四章 根
知识点1: 了解根的相关术语。
一、 根的主要功能 67-68页
1.支持与固定作用 被子植物具分枝多而庞大的、机械组织发达的根系,足以支持即使是十分高大或分枝繁多的茎叶系统、并把植株牢牢地固着在常有风吹雨袭的陆生环境中,成为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优势种群。
2. 吸收作用 根的吸收作用是与其表皮结构密切相关的。根的表皮具根毛,并且表皮细胞壁薄,一-般不角质化,表皮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高尔基体,可在根表面产生大量的黏性多糖,进一步增强根的吸收功能。
3.输导作用 植物根中具有维管系统,把所吸收的水分和矿质盐以及其他物质通过输导组织运往地上部分供给茎、叶和花的生长与发育等生命活动的需要。
4.合成和转化作用 现已发现,根能合成多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生物碱(如尼古丁)及激素等物质。
5.分泌作用 已根能分泌近百种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固醇、生物素和维生素等生长物质,以及核苷酸和酶等。
6.储藏作用 根也有储藏作用。根的薄壁组织比较发达,常可储藏养分。有的植物(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甘薯等植物)的根特别肥大,成为储藏有机养料的储藏器官。
7. 繁殖作用 有的植物根还有营养繁殖的能力,一 些根芽植物就有这种作用。例如甘薯,其根部分特化,脱离母体时能长出不定芽与不定根而进行繁殖。
知识点2:了解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和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分区及特点;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以及次生结构形成过程;掌握侧根的形成过程和部位;了解周皮的发生。
了解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和根和根系的类型; 68-69页
(一)按来源分类
按来源,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出种皮,向下生长,这种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称为主根(main root)。主根上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枝,都称为侧根(lateral root)。
(二)按发生部位分类
按发生部位,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主根和侧根都从植物体固定的部位生长出来,均属于定根(normal root)。许多植物除产生定根外,还能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根,这类根因发生位置不固定,统称为不定根。
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 69-70页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和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所有植物地上部分必需的水分和矿质养料几乎完全依赖根系供给。枝叶的发展和根系的发展常常保持一-定的平衡。
(一)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根系在土壤中生长,一方面向下深入,-方面向水平方向扩展,深入和扩展的情况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有的植物垂直向下生长占优势,有的植物向水平方向扩展占优势。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因环境条件而不同
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除因植物种类不同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同一作物的根系,生长在地下水位较低、通气良好、肥沃的土壤中,根系就发达,分布较深:反之,根系就不发达,分布较浅。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还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掌握根尖的分区及特点: 70-71页
(一)根冠
根冠似于积尖的最先端,是相状的结构。套在分生区的外方。根冠是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的,其作用是保护分生区,使分生区在深入土壤时不受到损伤。根冠的外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内含有高尔基体,能分泌黏液,使根冠表面光滑,减少根向土壤中生长时所发生的摩擦。
(二)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的内侧,全长为1~ 2mm。此区是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主要地方,故又称为生长点。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体积小,接近等径状,排列紧密,原生质浓,细胞核大,具有分裂能力,是根中各种组织的“发源地”。
(三)伸长区
由分生区向上发育,细胞分裂活动愈来愈弱,而开始伸长和分化,逐渐转变为伸长区。伸长区前段的大多数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愈向后,细胞分裂的次数愈少,而细胞伸长迅速,细胞质成一薄层 紧贴细胞壁的边缘,液泡明显。
(四)根毛区
根毛区位于伸长区上方,随植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长度从几毫米到几厘米。此区的特点是细胞已停止分裂活动,并分化成各种成熟组织,故亦称为成熟区。该区表皮密生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所以又称为吸收区。
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72-73页
幼根的生长是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3个阶段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为根的初生生长。
根毛区横切面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以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或维管柱,3部分组成。
(1)表皮 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是由原皮层发育而来。表皮层位于根的最外部,细胞排列紧密;
(2)皮层 皮层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是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中柱的横向输导途径;
(3)中柱 又称为维管柱,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是由原始层发育而来。
二、次生结构以及次生结构形成过程;74-75页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当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初生韧皮部内侧的保持未分化的薄壁细胞首先开始分裂活动,构成维管形成层的主要部分。在横切面上这层细胞为长方形,排成弧形,以后每个形成层弧继续向两端延伸,直接与中柱鞘相接。
(1)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环形成以后,就进行切向分裂,向内分裂的细胞逐渐衍生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分裂衍生形成次生韧皮部,中间保留一-层具有分裂能力的维管形成层细胞。在该形成层分裂活动中,初期各部分裂的速度不等,在初生韧皮部的内侧,形成层细胞分裂速度快,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较多。
2.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由于维管形成层不断进行分裂活动,使根横径增粗,中柱外围的皮层及表皮被撑破。
三、掌握侧根的形成过程和部位;
侧根起源于母根中特定的中柱鞘细胞,这些细胞称为建成细胞。77-78页
胞长度明显变短,细胞质变浓,液泡缩小,恢复分裂能力。它们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侧根原基以向顶顺序进行分化,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果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对于正在生长的侧根如何有效地通过原来根的皮层这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穿过时侧根部分地消化相应部位的母根皮层组织;另-种观点是穿过过程纯属于机械作用。但一般认为正在发育的侧根与它们所穿过的组织并不建立任何联系。由于侧根起源于母根内部的中柱鞘,故属于内起源。
四、了解周皮的发生 (此内容来源于网络)
周皮是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根和茎的表面的次生保护组织。在根和茎加粗生长时,次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的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形成径向排列的细胞列,这些细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代替破坏、脱落的表皮行使保护功能。木栓层含有多层排列紧密整齐的木栓细胞,木栓细胞的细胞壁较厚且栓质化(即在细胞壁中积累有丰富的由木栓酸等所构成的脂肪性物质)。在细胞壁发育成熟时,原生质体解体死亡,胞腔内充满空气,成为高度不透水、不透气、不导热和耐酸及多种化学品作用的保护层。
周皮形成后,周皮下方的活细胞,通过周皮上存在的皮孔与外界进行气*换。皮孔的形状、色泽、大小及单位面积上的数目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可作为鉴别树种的根据之一。
知识点 3:掌握根瘤和菌根的概念,了解菌根的类型和根瘤的形成过程。
根瘤 是由固氮细菌或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菌根 是高等植物根部与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3种类型。 79-80页
菌根的类型和根瘤的形成过程 80-81页
1、外生菌根
是与根共生的真菌菌丝大部分生长在幼根外表,形成称为菌丝鞘的丝状覆盖层。
2、内生菌根
是真菌侵入根的皮层细胞内,并在其中形成一些椭圆或圆形泡囊和树枝状菌丝体;
3、内外生菌落
有许多植物具有内外生菌根,它们是两种菌根的混合型。在这种菌根中,真菌的菌丝不仅从外面包围根尖,而且还伸人皮层细胞间隙和细胞腔内。如苹果、柳属和草莓等植物具有这种菌根。
菌根中的菌丝从根细胞内吸收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菌丝可促进细胞内物质的溶解和根内物质的运输。外生菌根的菌丝,代替根毛起吸收作用,同时在土壤中蔓延较广,可明显提高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类的吸收效率。菌丝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溶解后成为碳酸,能提高土壤酸性,促进难溶性盐类的溶解,使其易于吸收。真菌可产生植物激素,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B6等,促进根系的发育。
第五章 茎
一、知识点1:了解茎的相关术语。
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状态,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
二、知识点2:了解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 83-84页
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用途
1、疏导作用;2、支持作用;3、繁殖作用;4、储藏作用;
茎在经济利用上是多方面的,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为工农业以及其他方面提供极为丰富的原材料。甘蔗、马铃薯、芋、莴苣、茭白、藕、慈姑以及姜、桂皮等都是常用的食品。杜仲、合欢皮、桂枝、半夏、天麻、黄精等,都是著名的药材。
三、了解茎的形态及芽的概念、结构和类型;
种子植物的茎多数呈圆柱形,也有些植物的基却呈三校形(如多草)。方柱形(如蚕豆、薄荷)、扁平柱形(如县花、仙人掌)。茎的内部散布着机械组织只和维管组织,从力学上看,茎的外形和结构都具有支持的能力。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一般植物的节不明显,只是在叶柄着生处略有突起:而另有一些植物的节非常显著, 如禾本科植物(玉米、水稻、毛竹、甘蔗等)和蓼科植物(红蓼等)的茎,由于节部膨大,节特别显著。少数植物(如莲)粗壮的根状茎(藕) 上的节也很显著,但节间膨大,节部缩小。茎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在节上着生叶,在叶腋和茎的顶端具有芽。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或枝条(shoo)。 因此,茎就是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
四、芽的概念、结构和类型 85-86页
1. 芽的概念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通常不正确地称它为叶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
2.芽的一般结构
现在以枝芽为例,说明芽的一般结构(图5-3)。 把任何一种植物的枝芽纵向切开,用解剖镜或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幼叶和腋芽原基。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枝芽顶端,叶原基是近顶端分生组织下面的一些突起, 是叶的原始体,即叶发育的早期。由于芽的逐渐生长和分化,叶原基愈向下愈长,下面的先长成较长的幼叶。腋芽原基是在幼叶叶腋内的突起,将来形成腋芽,腋芽以后则发展成侧枝。因此,腋芽原基也称侧枝原基或枝原基,它相当于一个更小的枝芽。从枝芽的纵切面 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是枝的原始体。枝芽内叶原基、幼叶等各部分着生的轴,称为芽轴。实际上芽轴是节间没有伸长的短缩茎。
3、芽的类型 86-87 页
(1)按照在枝上的位置分类 分为:定芽、不定芽;
(2)按芽鳞的有无分类: 裸芽、被芽;
(3)按芽所形成的的器官的性质分类: 枝芽、花芽、混合芽;
(4)按芽的生理活动状态分类:活动芽、休眠芽;
五、理解并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和次生构造;了解木材三切面的结构特征。
1、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95-96页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95-96页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3部分 99页
2、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和次生构造 102-105页
(一)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维管形成层开始发育时,常常先形成東中形成层,它位于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是由薄壁组织恢复分裂能力后形成的。这部分薄壁组织是初生分生组织中的原形成层,在形成成熟组织时,并没有全部分化成维管组织,而留下一层具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后来,髓射线中特定部位的一些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间形成层,和束中形成层衔接起来就成为完整的圆桶状,在横切面上看呈圆环状。
(二)维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分裂方式和衍生细胞的发育
维管形成层细胞是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纺锤状原始细胞形状像纺锤,两端尖锐,长比宽大几倍或很多倍,细胞的切向面比径向面宽,其长轴与茎的长轴相平行。射线原始细胞近乎等径。这两类细胞的液泡化程度都较高。
了解木材三切面的结构特征。 (此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由于木材的各向异性,按照制材过程中不同的下锯方法得到的三种不同切面简称木材的三切面。
横切面是指与树干主轴相垂直的切面,即树*端面,可用来观察各种轴向分子的横断面和木射线的宽度,它是识别木材最重要的一个切面。
径切面是指顺着树干轴向,通过髓心与年轮垂直的纵切面。在横切面上看,凡是平行木射线的纵切面都称径切面,在这个切面上的木射线都呈断续条状与年轮相垂直。
弦切面是顺着木材纹理,不通过髓,而与年轮相切的切面。这个切面的木射线呈现细线状或纺锤形,V年轮构成花纹;在生产过程中,把板面与树干同心圆切线之间夹角在45-90度之间的称为径切板,夹角在0-45度之间的称为弦切板。
第六章 叶
知识点1:了解叶的相关术语。 117页
叶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养料、实现自养功能的重要器官。正确认识叶本身的生理功能和发育过程及掌握叶的形态组成和结构特征是认识植物有机体整体性、功能性和协调性的必要基础。
第一节叶的主要功能和经济用途
一、叶的主要功能
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是巨大的,光合作用是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绿色植物不但通过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而且制造氧气和养料为其他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蒸腾作用是叶的另一主要功能。 此外,叶还具有吸收、繁殖等功能。因此,叶在植物的生活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知识点2:一、了解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作用; 117-118页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利用光和色素,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吸收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
2、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生活的植物体表面三十到大气中的过程;
3、吸收作用:植物叶片有吸收功能;
4、繁殖作用:又少数植物的叶具有繁殖能力,落地生根在叶边缘上生出许多不定芽或小植株,掉落土壤后,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叶的经济作用: 118页
二、叶的经济用途
植物叶片有诸多经济价值,可做食用、药用以及其他用途。青菜、卷心菜、菠菜、芹菜和韭菜等,都是以食叶为主的蔬菜。
近年来发观的甜叶菊,可以从叶中提取较施精甜度高300倍的糖苷。香叶天竺葵和留兰香的叶,皆可提取香精。毛地黄叶,含强心苷,为著名强心药。颠茄 叶含莨蓉碱。东莨蓉碱等生物碱,为著名抗胆贼药,可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等。薄荷和桑等的叶皆可供药用。
四、掌握叶的形态特征; 119-123页
对于叶片的整体认识,主要是从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和脉序等方面人手。(一)叶形
叶形一般指整个单叶叶片的形状,有时也可指叶尖、叶基或叶缘的形状。叶片的形状变化极大,主要是由于叶片发育的情况、以后的生长方向(纵向或横向)、长阔的比例以及较阔部分的位置等存在差异。常见的形状有以下几种。
1.针形针形 叶细长,先端尖锐,称为针叶,如松、云杉和针叶哈克木的叶。
2.线形线形 叶片狭长,全绿色植物众多,但植物叶片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尽相同。但就一 种植物来讲,叶片的形态还是比较稳定的,可作为植物识别和分类依据。
3.披针形披针形 片较线形宽,由叶,如柳和桃的叶。
4.精固形椭圆形 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叶。如长春花和樟的叶。
5.卵形卵形 叶片下部圆阔
6.菱形 菱形叶片成等边斜方形,称为菱形叶,如菱、乌柏的叶。
7.心形 心形与卵形相似,但叶片下部更为广阔,基部凹人,似心形,称为心形叶,如紫荆的叶。
8.肾形 肾形叶片基部凹人成钝形,先端钝圆,横向较宽,似肾形,称为肾形叶,如积雪草和冬葵(Malva verticillata)的叶。
(二)叶尖
叶尖有以下一些主要形状
1.渐尖;2.急尖;3.钝形;4.截尖截形;5,短尖;6.骤尖;7.微缺;8.倒心形;
(三)叶基
叶基主要具有耳形、箭形、戟形、匙形、偏斜形等形状。
(四)叶缘;
1、全缘;2.波状;3. 皱缩状;4.齿状;5.缺刻。
(五)脉序
(六)单页、复叶;
(七)叶序、叶镶嵌
(八)异形叶性
五、掌握单子叶和双子叶的发育和结构;
六、双子叶的发育和结构 130-138页
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1. 表皮 表皮包被着整个叶片,有上下表皮之分。表皮通常由一层生活的细胞组成;但也有多层细胞组成的,称为复表皮,如夹竹桃和印度橡胶树叶的表皮。
叶的表皮细胞在平皮切面(与叶片表面成平行的切面)上看,一般是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扁平细胞。不少双子叶植物叶表皮细胞的径向壁往往凹凸不平,犬牙交错地彼此镶嵌,成为一层紧密而结合牢固的组织。在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的外形较规则,呈长方形或方形,外壁较厚,常具角质层。
2.叶肉 叶肉是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绿色组织的总称,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通常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叶绿体。-般异面叶中,近上表皮部位的绿色组织排列整齐。细胞呈长柱形,细胞长轴和叶表面垂直,呈栅栏状,称为栅栏组织。
3.叶脉 叶脉也就是叶肉内的维管束,它的内部结构因叶脉的大小面不同。例如,粗大的中脉(即中助),它的内部结构是由维 管束和伴随的机械组织组合而成。叶片中的维管束通过叶脉而与茎中的维管束相连接。在茎中,维管束的木质部在内方,韧皮部在外方,进人叶片后,木质部在上方(近轴面),而韧皮部在下方(远轴面)。这是由于维管束从茎中向外方,侧向地进人叶中的必然结果。
4.叶柄 叶柄的结构与茎的初生结构相似,是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组成的。一般情况下, 叶柄的横切面上通常呈半月形、圆形、三角形等。最外层为表皮;表皮内为基本组织,其近外方的部分往往有多层厚角组织,内方为薄壁组织;基本组织以内为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不定,排列成弧形、环形或平列形。
单子叶的发育和结构
1. 表皮 表皮细胞的形状比较规则,排列成行,常包括长、短两种细胞。长细胞为长方柱形,长径与叶的纵长轴方向一致, 横切面近乎方形;
2、叶肉 叶肉组织比较均一, 不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所以禾本科植物叶是等面叶。叶肉内的胞间隙较小,在气孔的内方有较大的胞间隙,即孔下室。
3、叶脉 叶内的维管束一般平行排列, 与茎内的结构基本相似,较大的维管束与上表皮及下表皮间存在着厚壁组织。维管束外往往有-层或两层细胞组成维管束鞘。
七、掌握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裸子植物中松属植物是常绿的,叶为针叶,有时称为松针,因而松属植物有针叶植物之称,是造林方面很重要的树种。针叶植物常呈旱生的形态,叶为针型,缩小了蒸腾面积,松叶发生在短枝上。
表皮下常有多层厚壁细胞,称为下皮层;气孔内陷,旱生形态的特征,
此外,叶肉细胞(实际上也就是绿色折叠的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凹陷成无数褶壁,叶绿体沿褶壁面分布,这就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叶肉具若干树脂道,在叶肉内方有明显的内皮层。维管组织两束,居于叶的中央。松属的其他种类,有仅具一- 束维管组织的。因此,按维管组织的束数将松属分为两个亚属:单维管束亚属和双维管束亚属。
松针叶小,表皮细胞壁厚,叶肉细胞壁向内折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在叶的中心部分等,这些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八、了解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的叶 140-143页
旱生植物,就外形而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或多茸毛。在结构上,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些种类,表皮常是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
(二)水生植物的叶
水生植物的整个植株生在水中,因此,它们的叶,特别是沉水叶不怕缺水。沉水叶和旱生植物的叶在结构上迥然不同,表现出植物界中叶的另一极端类型。沉水叶一般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叶片细裂成丝状,以增加与水的接触和气体的吸收面。表皮细胞壁薄,不角质化或轻度角质化,一般具叶绿体,无气孔。
(三)阳地植物的叶
阳地植物受热和受光较强,所处的环境中空气较干燥,风的影响也较大,这都加强了蒸腾作用。阳地植物的叶倾向于旱生形态。它的特征是:叶片一般较小而厚, 叶面上常有较厚的角质层覆盖,表皮细胞较小,细胞壁较厚,排列紧密,胞间隙小,气孔通常小而密集,表皮外有时有茸毛。
(二)阴地植物的叶
阴地植物叶倾向于湿生形态。一般是叶片较大而薄,表皮细胞有时具叶绿体,角质层较薄,气孔数较少;叶肉栅栏组织不发达,胞间隙较发达,叶绿体较大,叶绿素含量较多。这此形态结构都有利于光的吸收和利用,在弱光环境下是完全必要的。
九、熟练掌握落叶及其原因 143-145页
叶枯死后,或残留在植株上(如稻、蚕豆和豌豆等草本植物的叶);或随即脱落(如多数树木的叶),称为落叶。树木的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全树的叶同时枯死脱落,仅存秃枝,这种树木称为落叶树( deciduous tree), 如悬铃木、栎、桃、柳和水杉等;另一种是在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枯落。
植物的叶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细胞内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特别是一些矿物质的积累,引起叶细胞功能的衰退,渐次衰老,终至死亡,这是落叶的内在因素。落叶树的落叶总是在不良季节中进行,这就是外因的影响。温带地区,冬季干冷,根的吸收困难,而蒸腾强度并不降低,这时缺水的情况也促进叶的枯落。热带地区,旱季到来,环境缺水,也同样促进落叶。叶的枯落可大大地减少蒸腾面,对植物是极为有利的,深秋或旱季落叶,可以看成植物避免过度蒸腾的一种适应现象。
脱落后的叶痕为什么会那样的光滑?这是因为在叶柄基部或靠近叶柄基部的某些细胞,由于细胞的或生物化学的性质的变化,最终产生了离区(abscission zone)。离区包括离层(abscission layer,又称为分离层separation layer)和保护层(protective layer)两个部分。
在叶将落时,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的状态,因此,支持力量变得异常薄弱,这个区域称为离层。由于支持力弱,再加上叶的重力和风的摇电,叶就从离层处脱落。有些植物叶的脱落,也可能只是物理学性质的机械断裂。紧接在离层下,就是保护层,它是由些保护物质(如栓质和伤胶等)沉积在数层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院中所形成的。
第七章 营养器官的变态
1、知识点:了解变态的概念; (此部分来源于网络)
变态:指事物的性状发生变化,也指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还指人的心理方面的不正常(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偏离心理学上的相对正常)。
2、理解并掌握根、茎、叶变态的类型。
3、掌握根变态的类型: 151-153页
(1)储藏根:是适应于储藏大量的营养物质,通常分为肉质直根和块根;
(2)气出根:凡露出地面,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均称为气生根,
(3)寄生根:有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的茎缠绕在寄主茎省,它们的根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邮寄养料。
4、掌握茎变态的类型 154-157页
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和地下茎的变态;
地上茎的变态:
(1)茎刺;山楂、酸橙;
(2)茎卷须;南瓜、黄瓜;
(3)叶状茎;天门冬、竹节蓼;
(4)小鳞茎;蒜;
(5)小块茎;山药。
地下茎的变态:
(1)根状茎:横卧地下,形状较长,似根的变态茎,竹鞭,竹,芦苇,杂草;
(2)块茎: 马铃薯,每一小段都可以发育成独立的一个新植株;
(3)鳞茎:百合,洋葱,由许多肥厚的肉质鳞叶包围的扁平或圆盘状的地下茎;
(4)球茎:慈姑,芋头。球状的地下茎。
5、理解并掌握叶变态的类型。158-159页
叶的变态主要有:苞片、鳞片、叶卷叶、捕虫叶、叶状柄和叶刺,6种。
(一) 苞片和总苞
生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bract)。 苞片-般较小, 绿色,但也有较大和呈各种颜色的。苞片数多而聚生在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此外,总苞尚有其他作用。例如,菊科植物的总苞在花序外围,它的形状和轮数可作为种属区别的根据;蕺菜(又名鱼腥草)、珙桐(又名鸽子树)皆具白色花瓣状总苞,有吸引昆虫进行传粉的作用;苍耳的总苞束状,包住果实,上生细刺, 易附着动物体上,有利于果实的散布。
(二)鳞叶
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称为鳞叶。鳞叶的有两种,一种是木本植物的鳞芽外的鳞叶,常呈褐色,具茸毛或有黏液,有保护芽的作用,也称为芽鳞;另种是地下茎上的鳞叶,有肉质的和膜质的两类。
(三)叶卷须
由叶的部分变成卷须状,称为叶卷须Clead tndri).豌豆的羽状复叶,先端的一些叶片变成卷须:菠更的托叶变成卷须(图7- 15A、B)。这些都是叶卷须,有攀缘的作用。
(四)捕虫叶
有些植物具有能捕食小虫的变态叶,称为捕虫叶。具捕虫叶的植物,称为食虫植物或肉食植物。捕虫叶有囊状(如狸藻)、盘状(如茅膏菜)和瓶状(如猪笼草)。狸藻是多年生水生植物,生于池沟中,叶细裂和一般沉水叶相似。它的捕虫叶却膨大成囊状,每囊有一开口,并由一活瓣保护。活瓣只能向内开启,外表面具硬毛。小虫触及硬毛时,活瓣开启,小虫随水流人,活瓣又关闭。小虫等在囊内经壁上腺体分泌的消化液消化后,再由囊壁吸收。
(五)叶状柄
有些植物的叶片不发达,而叶柄转变为扁平的片状,并具叶的功能,称为叶状柄。我国广东和台湾的台湾相思树,只在幼苗时出现几片正常的羽状复叶,以后产生的叶完全退化,仅存叶状柄。
(六)叶刺
由叶或叶的部分(如托叶)变成刺,称为叶刺(leaf thorn)。叶刺腋(即叶腋)中有芽,以后发展成短枝,枝上具正常的叶。如小檗长枝上的叶变成刺,刺槐的托叶变成刺,刺位于托叶地位,极易分辨。
第八章 花
知识点1:了解繁殖的概念。
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此部分来源以网络)
知识点2:一、掌握花的组成; 161-164页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生殖的场所。从形态发生和解剖结构来看,花是适应生殖的变态短枝。
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其中花尊、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由外至内依次着生于花柄顶端膨大的花托上。
二、掌握花程式,了解花图式; 166页
在研究被子植物花的复杂多样的形态特征时,常采用一种公式或图解来科学地进行描述和记载,前者称为花程式,后者称为花图式。
(一)花程式
花程式是用一-些字母、符号和数字,按定 顺序列成公式以表述花的特征。通常,Ca代表花萼, Co代表花冠, A代表雄蕊群,G代表雌蕊群,P代表花被。
花各部分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写于字母的右下角,其中∞表示数目多而不定数,0表示缺少某部分,在数字外加上“( )”表示该部呈联合状态。某部分在一 轮以上时,就在各轮或各组的数字间用“ "相连。关于子房的位置,可以用G表示子房上位,G表示子房下位,G表示子房半下位。G的右下角数字依次表示组成雌蕊的心皮数、子房室数和每室的胚珠数,它们之间用“:”相连。花程式最前面冠以“*"表示辐射对称花,“个” 表示两侧对称花;“否” 代表雄花,“早”为雌花。现举例说明。
大豆的花程式为:↑ Ca(5):Co1 2 (2)A(9) G(1:1:∞),表示为两侧对称花,合尊,花瓣是由1枚旅瓣、2枚翼瓣和2枚连合的龙骨知组成的,二体雄蕊,1心皮1室,每室内着生多个胚珠。
(二)花图式
花图式是将花的各部分用其横切面的简图来表示其数目、离合状态和排列情况等。
用一圆圈表示花着生的花轴,用空心的弧线表示苞片,带有线条的弧线表示花傅。由于花尊的中脉明显,故弧线的中央部分向外隆起突出。实心的弧线表示花冠,雌蕊和雄器就用子房成花药的切面形状表示。如为顶生花,则可不绘花轴和苞片。
三、掌握花序的概念和花序类型; 167-168页
大多植物有许多花按一定规律排列在花轴上,称为花序。 花序中没有典型的营养叶,有时仅在每朵花的基部形成一小的苞片,有些植物花序的苞片密集在一起组成总苞,如向日葵。
根据花轴长短、分枝与否、有无花柄及开花顺序,将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一)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的开花顺序是花序轴基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花序轴顶端可维续生长、延伸,若花件轴很短时, 则由边缘向中央依次开花无限花序的生长分化属单物分枝式的性质,常又称为总状类花序,有时也称为向心花序(图8-10。
无限花序:总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
(二)有限花序
有限花序的开花顺序与无限花序相反,是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然后由上而下或从内向外逐渐开放。有限花序的生长分化属合轴分枝式性质,常又称为聚伞类花序,有时也称为离心花序。
有限花序分为:1、单歧聚伞花序;2、二歧聚伞花序;3、多歧聚伞花序。
四、了解花芽分化的概念和分化的一般过程。169-171页
植物在营生长的一定阶段,感受了一定的光周期、 温度和营养条件等调节发育的刺激后,使些芽的分化发生质的变化,顶端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肢芽原基,而是分化成花原基和花序原基,进而形成花或花序,这-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的过程
花的各部分原基的分化顺序,通常是由外向内进行,尊片原基发生最早,以后依次向内产生花瓣原基、 雄蕊原基和雌蕊心皮原基。但由于植物种类不同, 各部分化顺序会发生一此变化。
(一)桃的花芽分化
在尚未进入花芽形态分化阶段时,桃茎端生长锥与一般生长锥没有区别, 后来由于分生组织活动,使生长锥伸长,横径加大,逐渐由尖变平,其旁侧已无新的叶原基出现。在半球形生长锥周围将依次产生5个尊片原基和5个与之互生的花瓣原基,以后在花瓣原基内侧相继产生2~3轮小突起,即雄蕊原基。在此发育过程中,由尊片、花瓣基部和雄蕊贴生而形成的花简向上升高,最后生长锥中央渐渐隆起,形成一个较大的雌蕊原基。 雄蕊的发育比雌蓝的发奋性。在秋季即分化出花药和花丝,花药内部也开始分化。
(二)小麦的幼穗分化
小麦和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花和花序比较特殊,它们的分化发育一般称 为幼穗分化。现以春小麦为例,说明小麦幼穗分化过程。
春小麦幼穗分化大体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1.生长锥伸长期此期叶片 分化完毕,开始进人穗分化,生长锥的高度大于宽度,一般在三叶期进入此期。
2.穗轴分化期(单棱期)该期持续时间短。此期特点是在伸长的生长锥基部分化出3~4个苞叶原基。
3.小穗原基形成期(二枝期)此期持续时间较长, 从开始到结束,其形态和体积变化较大。此期特征是在苞叶原基的叶胶处分化出小穗原基,两者构成棱。小穗原基继续扩大,而苞叶原基逐渐退化。此期正处于分蘖到拔节前。
4.颖片原基形成期在第 一节间开始伸长时,于小穗基部分化出2个颖片原基。
5.小花分化期 在小穗轴的两侧由下而上进行小花的分化,陆续产生外稃原基、内稃原基、雄蕊原基、浆片原基及雌蕊原基,并逐渐分化形成花的各部分。此期持续时间很长,形态变化很大,为孕穗阶段。小花分化完成后不久将抽穗开花。
五、掌握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171-172页
刚由雄蕊原基顶端发育来的幼期花药,最外层为原表皮,以后发育成花药的表皮,里面主要为基本分生组织,将来形成药隔和花粉囊。幼小花药的近中央处逐渐分化出原形成层,是药隔维管束的前身。
随着幼小花药的生长,四个角隅处的表皮内侧分化出1至数列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的孢原细胞。
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形成内、外两层细胞,外层为周缘细胞,内层为造孢细胞。周缘细胞再进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自外向内形成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它们形成了花粉囊的囊壁,将造孢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包围起来。囊壁连同其外的表皮共同构成花药壁。
表皮的外切向壁外有薄的角质层,有些植物花药壁的表皮上有绒毛或气孔。
(一)花粉粒的形态
被子植物花粉粒的直径多为15- 20pm. 而南瓜属的花粉直径可达200gm,勿忘草的则仅为2~5pm,花粉粒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球形、椭圆形、三角形和四方形等。花粉表面还具有萌发孔,是花粉壁薄弱的区域,与花粉的萌发有关,长的称为萌发沟,短的称为萌发孔。
(二)花粉粒的结构
成熟花粉粒包括花粉壁、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或精子(3 细胞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已分裂形成精子)等结构。花粉壁分为花粉外壁和花粉内壁两部分。花粉外壁较厚,主要成分是孢粉素,能抗酸、碱和生物分解。花粉外壁的部分孢粉素物质来自绒毡层,外壁的腔中还有由绒毡层合成的蛋白质、脂类和酶,其中一些蛋白质与花粉和柱头间的识别反应及人对花粉的过敏反应有关。
五、熟练掌握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此部分来源于网络)
胚珠 为子房内着生的卵形小体,是种子的前体,为受精后发育成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被在子房内,以珠柄着生于子房内壁的胎座上。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地着生在大孢子叶上。一般呈卵形。其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而且是植物生育重要的部位。
被子植物成熟胚囊的形成过程: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胚囊。
传统上,开花植物被分成两个类别,一般称之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这些名称主要是来自观察双子叶植物大多有两个子叶,而单子叶植物大多只有一个而来的,并非绝对。就特征而言,子叶的数目并不是一个特别便利且可靠的特征。
根据植物遗传基因学研究:单子叶植物实际是由古代的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在睡莲目与当今双子叶植物分道扬镳时,单子叶植物和现代双子叶植物还是同一个祖先。单子叶植物会形成一单系群,称之为单子叶植物分支,是双子叶植物的一个特化分支,这使传统的双子叶植物分类成为一个并系群而不再被视为有效分类。
六、了解自花传粉、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183页
1.自花传粉 从狭义上看,成熟花粉粒落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自花传粉,最典型的自花传粉是闭花受精, 如豌豆的花尚处于蕾期时,雄蕊的花粉粒在花粉囊中即已萌发,花粉管穿出花粉囊壁,趋向柱头生长,进人子房,将精子送人胚囊,完成受精。闭花受精可避免花粉粒为昆虫所吞食,或被雨水淋湿而遭破坏,是对环境条件不适于开花传粉时的一种合理的适应现象。
2.异花传粉 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株或异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如玉米和向日葵的传粉。
1.凤媒花 依靠风力为传粉媒介的称风媒植物,它们的花叫风媒花,如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及杨、柳、桦木等木本植物的花。一般风媒花的花被很小或退化,不具鲜艳的颜色,无蜜腺和香气。花丝细长( 如禾本科植物)或具有柔软下垂的柔荑花序(某些木本植物),易为风吹摆动散布花粉
2.虫媒花 依靠昆虫为传粉媒介的称为虫媒植物,它们的花叫做虫媒花,如向日葵、黄瓜和油菜等的花。虫媒花一般花冠大,具鲜艳的色彩,有气味或蜜腺,花粉粒较大,外壁粗糙,有花纹,有黏性,易黏附在虫体上,这些性状均有利于昆虫传粉。
七、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 185-186页
由2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称为双受精。
双受精过程中,首先是精子与卵细胞的无壁区接触,接触处的质膜随即融合,精核进入卵细胞内,精卵两核膜接触、融合,核质相融,两核的核仁融合为一个大核仁,完成精卵融合,形成一个具有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的极核或次生核的融合过程与精卵融合过程基本相似,但融合速度较精卵融合得快。精核和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具有三倍体的出省胚乳核。
双受精的意义 双受精作用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①由于精卵融合,即由2个单倍体的配子形成了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各种植物体原有的染色体倍性,保持了物种在遗传上的稳定性;
②由于精卵融合,将父母本具一定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即可形成具双亲遗传性的合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③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同样具有父母本双亲的遗传性,生理活性更强,形成胚乳后供胚吸收,可使子代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
第九章 种子与果实的发育
一、掌握胚和胚乳的发育 188页
胚的发育是从合子开始的。合子形成后表面会产生一层纤维素壁,进人休眠状态,休眠期的长短因植物不同而有差别,有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水稻合子休眠期仅4~6h,小麦为16~18h;少数植物合子休眠期较长,如棉花为2~3d, 苹果为5~6d, 可可约为半个月,茶树合子休眠期则长达5~6个月之久。
二、胚乳的发育 190页
胚乳由初生胚乳核发育而来,一般是三倍体结构。初生胚乳核产生后,通常不经休眠(如水稻)或经短暂休眠(如小麦为0.5~1h),随即开始分裂。
胚乳核的初期分裂速度较快,当合子进行第一次分裂时胚乳核已达到相当数量。
胚乳的发育进程早于胚的发育,为幼胚的生长发育及时提供营养条件。胚乳的发育形式主要有核型和细胞型两种类型。
(一)核型胚乳
核型胚乳是被子植物中较为普遍的胚乳发育形式。
初生胚乳核在最初的一段发育时期只进行核分裂而不形成细胞壁,胚囊中分布许多胚乳游离核。
胚乳发育后期才产生细胞壁,通常是在胚囊最外围开始,然后由外向内逐渐形成胚乳细胞,最后整个胚囊被胚乳细胞充满。核型胚乳多存在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离瓣花类植物,如玉米、小麦、苹果和油菜等。
(二)细胞型胚乳
发育过程没有游离核阶段,自始至终的分裂都伴随细胞壁的形成(图9-4)。 大多数合瓣花类双子叶植物(如番茄和烟草等)胚乳的发育均属之间的中间型。初生胚乳核的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壁将胚囊分隔成珠孔室和合点室,其中珠孔室比合点室宽大。
二、了解无融合生殖和多陪现象的概念; 192页
被子植物种子中的胚通常是精卵融合后进一步发育而成。但有此植物也可以不经过雌、雄性细胞融合而产生胚,这种现象称为无融合生殖。
在一个胚珠中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胚的现象称为多胚现象。多胚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的由受精卵裂生成二至多个胚;有的在一个胚珠中形成两个胚囊而出现多胚(如桃和梅);但更多的情况是除了合子胚外,胚囊中的助细胞(如菜豆和慈姑)和反足细胞(如韭菜和无毛榆)也发育成胚。
三、掌握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193页
在被子植物中,受精作用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而花被通常脱落,雄蕊和雌蕊的柱头、花柱枯萎。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之内包藏着种子。一些植物的果实仅由子房发育而成,称为真果,如桃、杏和小麦等;有些植物除子房外,还有花的其他部分参与果实的形成和发育,如苹果、梨、黄瓜等,称为假果。由花至果实的发育过程表解于下。
二、果实的类型
根据花中雌蕊的数目和花序的情况可以将果实分为3类: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1、单果 一朵花仅有一枚雌果,
(1)肉质果:浆果、柑果、瓠果、梨果、核果;
(2)干果:裂果、荚果、蓇葖果、角果、蒴果、闭果;
2、聚合果:一朵花中有多美离生雌蕊,每一枚雌蕊形成一单果,多枚小果聚生在同一花托上;
3、复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四、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此部分来源于网络)
被子植物生活史:是指从一个细胞即受精卵(合子)开始,经过一系列生长
发育,直到下一代受精卵形成为止的全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二倍体阶段
和单倍体阶段;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是双受精和减数分裂。
第十章 植物的类群与演化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了解植物分类法; 201页
植物分类学层对自然界中各类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学科。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3个独立而相关的分类学领域。
(一)人为分类法与人为分类系统
(二)自然分类法与自然分类系统
二、掌握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和植物双名法; 202-203页
各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辅助单位;
在亚科下面进步增加族、亚族或在亚属下面增加组、亚组等辅助单位;
三、植物双名法 203页
植物种类繁多,对每一种植物的名称也多种多样。 同种植物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名称也各不相同。
国际上对植物给定的统的科学名称叫做学名。
1753年,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耐创立了植物双名法。
将植物学名用拉丁文命名,一个植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单词组成,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加词,一律小写,这种命名方式称为双名法。
四、了解定距检索表和平检索表的概念并熟悉检索表的使用。 204页
四、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204页
湘植物检索表是植物分类学中识别鉴定植物必不可少的工具。将形态、结构特征不同的植物,用对比的方法,逐步排列,进行分类,这是法国拉马克(Lamarck) 提倡使用的二歧分类法。根据二歧分类法,可制成植物分类检索表,常用的有定距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两种形式。
(一 )定距检索表
定距检索表又称为等距检索表。在这类检索表中,把相对立的特征编为同样号码,且在书页左边同样距离处开始描述。如此继续下去,描述行越来越短,直至追寻到科、属或种的学名为止,最终检索出植物的名称。其优点是将相对性质的特征排列在同样距离,一目了然,便于应用。缺点是如果编排种类过多,检索表势必偏斜而浪费篇幅。现将等距检索表举例如下。
第二节 植物的基本类群
一、知识点:了解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 205页
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类群。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亲缘关系等,通常将植物界划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植物构造的完善程度可分为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两大类,共15门。表10-2中1~7门为藻类,8~10门为菌类。
藻类、菌类和地衣是植物界中出现较早,又是比较低级的类型,所以合称为低等植物。
由于它们有性生殖的合子不形成胚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故又称无胚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数为陆生植物,除苔藓植物外都有根、茎、叶分化,受精卵发育成胚再长大成植物体,故它们合称为高等植物,也称有胚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合称为孢子植物。由于它们生活过程中不开花结果,所以又称为隐花植物。
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开花结果,用种子进行繁殖,所以叫做种子植物或显花植物。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具有维管束,合称为维管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和苔藓植物无维管束,又称为非维管植物。苔藓、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裸子植物也有退化的颈卵器,三者合称为颈卵器植物。
三、掌握孢子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孢子植物的种类
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五类
蕨类植物主要特征:
1.孢体发达、占优势孢体配体都独立都自养
2.维管束植物孢体较孢体茎叶根化体内产维管束
3.原叶体结构简单根茎叶化维管束自养
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1)植物体单细胞或群体或丝状体或叶状体没根茎叶化;
(2)纤维素细胞壁;
(3)细胞内含叶绿素或其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4)数种类史某些单细胞期具鞭毛
菌类植物主要特征:没根、茎、叶化般光合色素依靠机物低等植物绝部菌类植物营养式异养
衣植物主要特征:衣藻类真菌共植物藻类整植物体制造养;菌类吸收水机盐藻类制造养提供原料并围裹藻类细胞保持定湿度
苔藓植物主要特征:受精卵母体内发育细胞结构胚;茎、叶乃至根化;史具明显世代交替;具由细胞构殖器官及其外围保护性结构。
四、了解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此部分来源于网络)
(一)孢子体
松属的孢子体为高大多年生常绿乔木,单轴分枝,主干直立,旁枝轮生,具长枝和短枝。网状中柱,90—95%由管胞组成,树脂道约占1%,木射线约占6%。长枝上生鳞叶,腋内生短枝,短枝极短,顶生1束针形叶,每束通常2、3、5个叶,基部常有薄膜状的叶鞘8—12枚(由芽鳞变成)包围,叶内有1或2条维管束和几个树脂道。
(二)雄配子体,雄配子体是1个大为减退了的结构。
(三)雌配子体
由大孢子发育而成。因此,大孢子是雌配子体的第一细胞,它在大孢子囊(珠心)内萌发,进行游离核分裂,形成具16—32个游离核,不形成细胞壁。
五、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此部分来源于网络)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裸子植物的孢子体很发达,而且大多为乔木,一部分为灌木或木质藤本,无草本。
2、裸子植物的花为单性,无花被,少数高等者仅具假花被。
3、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中大多具管胞,仅在高级种类中具导管,次生韧皮部中仅具筛胞,无筛管和伴胞。
4、裸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后期形成花粉管,直接将精子输送至颈卵器,受精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
5、裸子植物的胚珠及其在受精后发育成的种子均裸露,外无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实。
第三节 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知识点:了解植物的起源;了解植物界的演化趋势。
植物的起源时间非常悠久,很久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单细胞的植物,按照现在的划分,也就是菌类与藻类。此时植物只有一个细胞,结构非常的简单,属于原核细胞,并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合成养分,生长生活只是依靠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单独自己无法产生养分,之后才会逐渐演变成能自养的植物,也就是蓝藻。它们比较的渺小,但是已经可以像真正的植物一样,合成养分释放出O2。
植物界演化总规律, (此部分来源于网络)
即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为了有效地适应环境,生殖器官和维管系统的逐渐完善是植物界进化的主要线索。地史时期植物界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演化阶段。
1菌藻植物阶段
太古代、元古代至早泥盆世以前,植物界都生活于水中,无器官的分化。前期以丝状藻类为主,后期以叶状藻类为主,并造礁。
2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自志留纪末期至早中期泥盆世,地壳上陆地面积增大,植物界由水域扩展到陆地。最早的陆生植物以原蕨植物门为主,并有原始的石松门、节蕨门、真蕨门和前裸子门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原蕨植物近似。全部仅是位于滨海暖湿低地。
3蕨类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
自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植物界以石松门、节蕨门、真蕨门、前裸子门和古老裸子植物的种子蕨门、松柏门的科达纲为主。松柏纲自石炭纪中晚期始现,二叠纪起,中生代型的蕨类和苏铁、银杏类始现。
4裸子植物阶段
晚二叠世至早白垩世,植物界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门、银杏门、松柏纲和中生代真蕨植物为主。
5被子植物阶段
早白垩世初始现的被子植物自晚白垩世至第四纪,逐步在植物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分类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知识点: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239页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科特征
知识点:掌握重点科和属的特点和代表植物,各科之间的进化关系。
如:双子叶植物纲中的木兰科
1. 毛茛科: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木,叶基生或互生,稀对生,单叶常委单数分裂或羽状复叶;乌头、黄连、茴茴蒜;
2. 十字花科:单叶互生,基生叶莲座状,无托叶,全缘或羽状深裂;萝卜、
3. 石竹科、草本,茎叶部膨大。单叶全缘,对生,常在基体连成一横线;瞿麦、石竹
4. 葫芦科;一年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株被毛,粗糙,常有卷须;南瓜、丝瓜、冬瓜、葫芦;
5. 廖科、草木,稀木类,茎节部通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萹蓄
6. 锦葵科、草木或木本,常被星状毛或鳞片状毛,单叶互生,全缘或浅裂,有托叶。棉花,扶桑
7. 蔷薇科、灌木,乔木或草木,有刺或无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有托叶。珍珠海,柳叶绣线菊,乌苏里绣线菊;
8. 豆科、叶片为羽状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蝴蝶或假蝶形,含羞草,合欢;
9. 杨柳科、单叶互生,有托叶;小叶杨,胡杨,毛白杨;
10. 葡萄科、叶互生,单叶或复叶,有托叶,花小,两性或单性,通常为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葡萄,地棉;
11. 芸香科、少有草木,通常含挥发油,叶片为单叶或复叶,互生,偶对生,常具有透明腺点,无托叶。
12. 伞形科、草木,茎常中空,有纵横。含有挥发油而有香气,叶互生,大部分为复叶,抱茎。 胡萝卜、芹菜;
13. 菊科、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锯齿或分裂,无托叶,向日葵,洋姜;
14. 茄科、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
15. 旋花科、
16. 唇形科等;
一、单子叶植物纲:
1、泽泻科形态特征:水生或招生草本,有根状茎。叶常基生,基部有开裂的鞘,叶形变化较大。
2、凤梨科形态特征:常为草本,少为灌木。单叶互生,多为基生,常有针状锯齿。花两性,整齐或不整齐,花各部3基数,排成穗状头状、总状或圆锥状花序。
3、百合科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鳞茎或球茎。茎直立或攀缘状。
4、天南星科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常具块茎或根茎;少为木质藤本。汁液水状、乳状或有辛辣味,常具草酸钙结晶。单叶或复叶,常基生,叶柄基部常有膜质鞘。
5、兰科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陆生、附生或腐生。陆生及腐生的常具根状茎或块茎,附生的常具假鳞茎或有肥厚根被的气生根。
6、莎草科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稀为年生。常具根状茎,少数具块艺或球茎;茎常三棱形,少圆柱形,多实心。叶常3列,狭长,有时退化为仅有叶鞘,叶鞘闭合。
7、禾本科形态特征: - -年生、越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木本(竹类)。通常具有根状茎,地上茎称为秆,常于基部分枝,节明显,节间常中空。
8、石蒜科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常具鳞茎或根状茎。
9、棕榈科形态特征:乔木或灌木,茎通常不分枝,单生或丛生,直立或攀体常覆以残存的老叶柄的基部或叶痕。
10、芭蕉科形态特征:草本,叶单生或丛生,常具由叶鞘重叠而成的树干状假茎。叶螺旋状排列,具羽状脉。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是当今植物界中属、种极为繁多面庞杂的一个类群,要认识这类植物就必须对它进行系统的分类,了解其原始类群与进步类群各自具有什么特征。
三、知识点:
1、恩格勒系统 是植物分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的孢子叶球演化来的,只含有小孢子叶和只含有大孢子叶的孢子叶球分别演化为雄和雌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
2、哈钦松系统,这一系统继承了19世纪英国边沁和虎克的分类系统,是以美国植物学家柏施的“花是由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概念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3、塔赫他间系统 是被子植物起源于拟苏铁类 术本植物是原始类型,由木本植物演化出草本植物。
4、克朗奎斯特系统 认为有花植物起源于灭绝的种子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型是木兰目:柔黄花序类起源于金线梅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
四、理解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的含义:
已灭绝的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出了被子植物的花,即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这种学说称为真花学说。
被子植物的花是 由花序演化来的,不是真正的花,而是一一个演化 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学说。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分值: 50分
3.题型结构:(1)简答题(20分)
(2)综合题(30分)
四、参考书目
1. 胡宝忠,张友民,《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 赵建成,李敏,梁建萍,《植物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