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dom怎么由来的,freedom指的是什么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05-26 16:11:01

“自由”。

目前国内非常喜欢讨论“民主”、“自由”、“平等”,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国人根本没有搞清楚“自由”到底是什么,以至于有人说出“没有绝对的自由”这种扯淡的话。

什么是“自由”?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并没有“自由”这个概念,“自由”是纯粹的外来语。那么“自由”一词到底来源于哪个外来词汇呢?我估计大部分国人首先想到的是“Freedom”,但实际上中文“自由”一词最早译自“Liberty”。说到“Liberty”和“Freedom”,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目前两者都可以翻译成“自由”,但在本质上这两个词其实是不同的。在英语中“liberty”和“freedom”两个词来源不同,liberty来源于法语的liberté,而“freedom”则来源于德语的freiheit。而在这两种语言或者文化中,对于“自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Liberty代表的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自由”定义,约翰穆勒在《论自由》(On Liberty)中是这样的定义:自由,就是一个人在不干涉他人的前提下可以做任何事。请注意这个前提“不干涉他人”,严复老先生把On Liberty翻译成《群己权界论》,认为liberty就是“个人与群体间之间边界”。也就是说Liberty这个词本身就是含有“限制”的,所以在《群己权界论》中严复将liberty翻译成“自繇”,并解释了原因:

由繇二字,古相通假,今此译遇自繇字,皆作自繇。不作自由者,非以为古也。视其字依两文规例,本一系名,非虚乃实,写为自繇。欲略示区别而已。

严复在这里很明白的指出了,liberty本身就是含有限制的成分的,所以用带“系”的“繇”而不用“由”。明白了这一点,法国哲学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名言就很好理解了:

人生而自繇,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因为liberty一词本身就是带限制的:原始人在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自繇,但是当他们因为社会契约集结成社会,就等于放弃了天然的自繇,而在社会中就有着各种的道德、规矩、法律的限制,只有在这些“枷锁”的限制之下,人类才能获得社会的自繇。

严复之所以特意用将liberty翻译成“自繇”,就是担心对liberty不了解的国人对这个词产生误解:

中文自繇,常含放诞,恣睢、无忌惮诸劣义。然此自是后起附属之诂,与初义无涉。初义但云不为外物拘牵而已,无胜义亦无劣义也。夫人而自繇,固不必须以为恶,即欲为善,亦须自繇。

所以特意用“自繇”一词翻译liberty,以提示大家“自繇”本来就是有限制的,而绝非为所欲为。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严复的担心成了现实,如今的汉语中非但没有使用“自繇”一词,而且大多数中国人也并没有意识到“自繇”本身其实就含有了“限制”的意思,以至于衍生出了“自由散漫”、“自由放任”等莫名其妙的词,对自繇的理解还停留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阶段。

再说一下freedom。相对于liberty翻译成“自繇”,freedom翻译成“自由”更合适,但freedom在这里也并非是“为所欲为”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英语当中,很多人也会把liberty和freedom弄混,所以穆勒在《论自由》的开篇就强调了不要弄错概念:

The subject of this essay is not the so-called Liberty of the will, so unfortunately opposed to the misnamed doctrine of philosophical necessity; but civil, or social liberty: the nature and limits of the power which can be legitimately exercised by society over the individual.

对应严复的翻译为:

有心理之自繇,有群理之自繇。心理之自繇,与前定对;群理之自繇,与节制对。今此篇所论释,群理自繇也。

严复在翻译中,将“philosophical necessity”翻译为“前定”,认为与之相对的就是“心理之自繇”。实际上,这个"心理之自繇"实际上就是另一个“自由”:“freedom”。而“philosophical necessity”我们现在一般翻译为“(哲学上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与“节制”相对应的是“自繇”(liberty),而与“必然”相对的就是“自由”(freedom)。那么什么是“必然”呢?简单来说就是“不可避免”、“非如此不可”的事情,对于“自由”来说,所有阻止你做成功事情的一切要素都是“必然”。这样说可能有些别扭,那么我们来举个例子。维基百科在东德情怀这一条目中有这么一句话:

采访的记者说:“东德居民没有自由旅行权”,一些德国人回应道:“现今低工资的工人也没有旅行的能力”。

看到这句话,我当时就感概freedom一词不愧是来源于德国:记者说的应该是“东德居民没有旅行的‘自繇’(liberty)”,但是德国人的回答其实就是说“现在的工资低,我们同样没有旅行的‘自由’(freedom)”。在这里,“不自繇’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而“不自由”却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说,“自繇”(liberty)相对应的是人为的“限制”,而“自由”(freedom)相对的却是客观因素的“限制”,也就是“必然”(换句话说,都是世界的错……)。对德国人来说,因为政府禁止而造成的无法旅行和因为工资低而造成的无法旅行都是同样的“不自由”。

如果理解了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的:

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

以及同样身为德国人的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补充:

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因为在这里的“自由”(freedom)本来就是被“必然”所限制的,如果想要“自由”,就必须突破“必然”,其结果相当于改造了世界(好吧,又是世界的错……)。而想突破“必然”,就需要先认识“必然”。举例来说,人类想要飞,但是被各种物理定律的“必然”所限制,当我研究清楚了这些限制我的物理定律之后,我反过来可以利用这些物理定律,最终造出了飞机使人类“飞”起来了,实际上就是突破了“必然”,改造了世界,人类变得更加自由了。

这种说法如果让人以liberty的概念来理解,当然会觉得很扯淡,但是如果明白了在这里的“自由”其实是freedom,以上说法就说的通了。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是共产主义,而其特征之一就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也就是说只有人类克服了所有的“必然”了进入“自由王国”之后才是共产主义。可见历史及现在所有号称的“共产主义国家”离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多么的遥远。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一个概念自打一开始就没搞明白,那后面相关的一些理论就很难理解。同时,因为不同人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不同,所以才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争吵,其中很多完全就是鸡同鸭讲。在这里的话,严复很早就提出应该将liberty和freedom分别用“自繇”和“自由”来翻译,以区别二者。然而现在误解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不知道这个误解还能否解开。

(点击投递)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