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车选机油的简单粗暴版本:原厂机油、4S店保养,省心省力。
但短板也同样明显:贵!
能省的钱,咱得精打细算。
还有个问题就是,虽然新车时候发动机状况都差不多,但等车上了里程,再结合每个人不同的用车环境和工况,发动机状态千差万别,一尘不变的原厂机油就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了。
就像人上了年纪,各有各的小毛病。你吃辅酶Q10保护心脏,还是吃奶蓟草护肝,还是吃氨糖软骨素润滑膝盖,各有各的选择。
此时细心选择机油能得到更“对症”的疗效:保护发动机、降低油耗、提升驾驶品质、冷启动保护……
值得对车还蛮有兴趣的小伙伴在此处花点心思。
年前年后刚给家里的四辆老车挨个做了保养,门口途虎养车的师傅都混熟了,估计私下以为我是卖车的……正好有点心得,随手写写。
大概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 如何结合车型选机油?各种机油型号那些像密码一样的英文和数字都是什么意思?
- 找到可以用的之后,品牌该怎么选?
- 如何避免加到假机油?
一条一条说:
- 如何结合车型选机油?各种机油型号那些像密码一样的英文和数字都是什么意思? 其实选机油有个简单的办法:下个途虎养车的app(其他家应该也行,我就是途虎用熟了),把车辆信息输入进去,选择保养,就会有以下页面:
可以看到这辆2015年的奥迪A4L,默认推荐的是嘉实多极护SN 致悦版,4.5L机油用量,一套油液368.49元(包含优惠券好像,这个价格仅供参考)。
先容我罗嗦一下这辆任劳任怨的通勤车的车况:
作为苦命打工人,每天通勤往返100公里,中高速路况为主,平均车速30以上,对发动机而言其实是比较友好的工况。
日常通勤的这辆奥迪呢,2.0T,国五排放,没有颗粒捕捉器,里程已经12万公里,用40的机油会更合适一些。在北京使用,5W就够了。所以机油的黏度规格基本就选5W-40了。
5W-40这个标号大概率大家都懂: 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一般大多数地方5W就差不多了,要是你在极寒的北方就要上0W。
W后面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但数值越大也越粘稠,在这个追求油耗经济性的时代,有些日系新车已经原厂推荐用20的机油了。
这个数字要看厂家推荐,不过随着发动机里程增加,发动机磨损加剧,也可以考虑稍微提高标号。或者你就喜欢暴力驾驶,提高一个标号也可以考虑。
去年用了一段时间的这个嘉实多极护5w-40(推荐换油周期1w公里),但总感觉超过7000公里之后发动机的声音和动力就没那么丝滑,一般8-9k公里就会提前去把保养做了。
鉴于我是4个月就要跑1w公里去要保养的常客,挺有兴趣经常更换不同品牌的机油尝试,前几次保养就“背叛“了嘉实多极护,点一下app机油后面那个表示“更多”的小按钮,里面出现了好几屏翻不完的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机油。堪比选妃……
以我最近在用的霍尼韦尔H8为例,名字是真的长:
“霍尼韦尔/Honeywell 全合成机油H8 5W-40 4L SP/A3B4 MB229.5 VW502/505认证”
可以看到,基本每一条选项的名字都有相似的组成规律,咱们分条解释一下。
霍尼韦尔Honeywell是品牌,咱一会儿说品牌选择的问题。
下面“全合成机油”是指机油的基础油,简单粗暴版本:矿物油最便宜也最差,半合成其次,全合成最好。
现在私家车基本都不用矿物质机油了,要是想省钱,一些发动机技术比较老的平价家用车型(比如小排量自然吸气)半合成也够用,但对发动机的保护就不太到位,机油坚持的里程和时间也不耐久。
而且,目前的发动机技术越来越精密,个人觉得还是就选全合成比较不费脑子,综合起来也不费钱。
这里呢也有个小插曲,“全合成”本来就应该是字面上的“全合成”,该是使用四类基础油的。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很多使用三类性能较好的VHXI来代替四类PAO作为基础油制作而成的机油,也叫全合成。所以会有专门指出“PAO全合成”的机油型号——就理解成纯粹的全合成就好了,更好,也一般会更贵。
还有一种一般更好也更贵的,叫酯类全合成,在PAO基础油的基础上增加了酯类,能够加快形成保护油膜,提前保护发动机,一般性能更优秀。适合不差钱的专业玩家,或者发动机工作环境比较激烈or极端的场景。
比如按霍尼韦尔宣传册上的产品家族,我们也能看出这个基础油上的差别。 能有酯类全合成的,也能侧面证明这个品牌的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