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具有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丰富完整的生物资源、美丽奇特的自然风光。作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身处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地区,长白山的垂直气候变化带谱特征很明显。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地理及大气环流相互作用而成,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地势高,地形复杂,等温线大多呈南北向,与山脉走向近乎平行,气温随海拔高度降低明显,自山下至山上,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存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形成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总体来说,长白山区的气候特点是春季风大干燥,夏季短暂温凉,秋季多雾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均气温在3~7℃,最低气温曾出现过零下44℃。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间,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长白山主峰气候的主要特点。尤其是夏季,风云莫测,变化多端。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雷雨交加,素有“风无一日停,天无一日晴”、“一日观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每年大约269天会有8级以上大风,平均风速可达到11.7米每秒。
罕见的台风来袭
早在1986年8月28日,15号台风侵袭长白山的西坡和西南坡,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根据1987年5月的卫星图片推断,风灾面积达98平方千米,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0。风倒面积最大的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红松林分布区生长最好的一处,每公顷土地上的红松林在600立方米以上,最高可达800立方米。在这以后,风灾区的周边又相继不同程度地发生风害。据长白山保护局资源处的调查,截止到1993年,风灾区总面积已达114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