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风灾呢?我们知道台风是由热带大气的扰动发展而来的,是通常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但在长白山这种高纬地区发生实属罕见。尽管风大干燥是长白山区的主要气候特点之一,其风力也不足以发生如此大的灾害,1986年的特大台风可以算是百年一遇。
风灾发生前的资料表明西坡地面稳定的年代最久,地带性的植被群落多已达到顶级,许多学者在对长白山进行植被区划时都以西坡作为主要依据。
根据风灾发生前的资料和现存植被状况,可推断长白山西坡如果没有受到风灾干扰,植被的分布应受山体的高低、坡向、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应该是由于海拔高度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分布自基带向上呈垂直地带性规律,由此规律可以推断,风灾发生前的西坡及西南坡的植被带自下而上大体可分为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
灾后的恢复现状
经过二十几年的自然演替,风灾迹地的植被和土壤现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风灾区处于玄武岩的台地上,地势较为平坦,地表有大量被风崛起的带有树根的腐朽倒木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倒木堆,使得地表呈现出凸凹不平的状态;风灾区内到处杂草茂盛,草根之间相互盘结;灾区内的土壤贫瘠干旱,并且土层很薄,风灾迹地的各主要土类都有草甸化的迹象。
研究人员的数据表明,目前风灾区仅恢复受灾面积的1/10左右,绝大部分为天然恢复,未恢复面积为93平方千米,仍占受灾面积的81.4%。并且,那些已经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仅以草本为主,大部分还没有恢复成森林。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发现,风灾区未恢复的一些部分由于形成大面积的空地,使得一些阳性物种如小叶樟等大量入侵,因此这些区域生草一上分密集,密度可高达100%。它们在地表形成一层厚约10厘米的草根盘结层,在草根盘结层以下是厚度为10~15厘米的较为疏松的火山灰层,这一层的土壤含有少量的腐殖质,再往下又是十分坚硬的火山灰凝结层。由于上述原因,最后造成灾区卫生状况极差,劣质的土层让树木的种子无法在此环境下着床、萌发,因而形成了大面积的森林草甸,给森林保护和防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长白山区的地理条件决定它的气候恶劣,无霜期短;火山灰土质差,土层薄:杂草深且密度大,枯草层厚,又使树籽无法接触土壤并生根发芽;加之鼠类、鸟类等动物吞食树籽等,都是二十几年来风灾区植被恢复困难、自然恢复效果不佳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人为干预,要恢复原有森林是不可能的。
是“祸”还是“福”?
台风的侵袭吹倒近万公顷的原始森林,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损失。大面积风灾区的形成,使森林植被结构发生根本的改变,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演变成了草甸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也发生了变化。草甸化的形成,不仅使森林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增大了火险等级,严重威胁着森林的安全。
然而,风灾的发生也提供了研究灾害性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后的更新恢复机制的天然场所,同时也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提小了如何加强保护、加速恢复的新课题。
风灾的发生还使长白山得到了一笔意外“财富”,风灾虽然吹倒了高大乔木,但却形成了一座神奇的“空中花园”。高山花园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1400米左右的王池附近。该地区常见植物有牛皮杜鹃、高山罂粟、毛毡杜鹃、宽叶仙女木、长白棘豆、松毛翠、杜香、长白瑞香、笃斯越桔等。每年7、8月间,这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争妍斗艳,馨香扑鼻,整个高山好似魔幻般铺上了一层花毯,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高山大花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人认为这里是天堂里的花园,天使散步的地方!
大自然是无情的,同时也是公正的。长白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神奇美丽的山水画,更多的是我们及后辈们受之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