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发动机原理动画,交流发动机原理动画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11-27 21:56:11

液体发动机原理动画,交流发动机原理动画(1)

#火箭##发动机##太空#

在人类制造的所有机器之中,运载火箭可能是运转起来最震撼人心的。当火箭发动机点燃后,瞬间喷发出炽热的火焰,同时发出雷霆万钧般震耳欲聋的巨响,方圆数千米之内的大地都随之震颤,然后冲腾起巨大的烟雾,总之是一系列极端的感官刺激。平地蹿起的火箭驾着那团火焰直插云霄,当它逐渐划过天际最终消失在视野中时,仿佛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出行时乘坐的战车。自百万年前人类开始学会如何用火,除却用核反应点燃的火,火箭发动机大概就是玩火的极致了。一般而言,火箭发动机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型,固体火箭相对简单,可以看做一个 大号的炮仗,液体火箭则是非常复杂的机器,它开启了人类的航天时代。

分级燃烧循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方式? 它的技术特点和难点究竟在什么地方?本章将全面地讨论分级燃烧循环。本章还将涉及一些旷日持久的争论,一个是高压补燃煤油机和氢氧机孰优孰劣,另一个是美国和苏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谁更领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些争论似乎更有趣一些,但脱开技术其实根本无从谈起。由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 代初引进了苏联的RD-180高压补燃煤油机,而苏联也研制出了与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 )相匹敌的RD-0120,多年以来很多人一直认为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方面苏联领先于美国。由于中国通过引逬俄罗斯的RD-120,也进入到高压补燃煤油机的行列中,许多人在争论中往往带上 了主观情绪。诚然,以RD-170系列和NK-33 为代表的高压补燃煤油机的确是精华之作, 但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整体技术水平而言美国并不弱于苏联,即便是分级循环,美国的起步也非常早。

原理与起源:分级循环横空出世

燃气发生器循环要将室压做高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随着室压的提升比冲损失会更大,最终抵消室压提升带来的好处。推力由 20吨提高到100吨,室压从5兆帕提高到9兆帕比冲损失还只有0.8%到1.7%。,当室压提高到十几甚至几十兆帕,损失就会变得十分巨大。在涡轮废气排放的情况下,如果推力室采用液-液燃烧,室压最大只能做到80~85个大气 压,换算下来不到10兆帕。但如果参照喷气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后燃器)的工作方式, 将涡轮废气导入推力室中补充推进剂进行二次燃烧,则有可能将室压提高到230-250个大气压,这意味着能够达到23.3-25.3兆帕。 这是因为涡轮废气已经是气态的了,推力室内可以形成更高效的气-液燃烧,如果推进剂补入前能够充分汽化,形成汽-汽燃烧, 效果还要更好。这就是分级燃烧循环的基本工作原理,即燃气发生器变成了预燃器进行 一次燃烧,涡轮后废气补入推进剂后进行二次燃烧。

第二部分中我们曾经谈到过推进剂混合比这个重要参数,也了解到燃气发生器循环是一种开式循环,燃气发生器的低混合比会拖累发动机混合比,因为燃气发生器的混合比要比推力室低。从混合比角度来理解,分级燃烧循环的优势也十分明显。由于涡轮废气被注入推力室,所有推进剂最终都要通过主燃烧室,循环也由开式变为闭式,预燃室就不会像燃气发生器一样拖累发动机混合比,不会有推进剂被浪费掉,这对于发动机的比冲也是有很大好处的。这里需要补充强调的是,不能以有无直接外排的涡轮废气排放管来判断分级燃烧循环,因为利用涡轮废气对喷管延伸段进行气膜冷却的机型中,涡轮废气并未进入到主燃烧室中,不可能起到分级燃烧的作用,混合比同样也是会有损失 的。所以,涡轮废气直接外排的必然不是分级燃烧循环,但涡轮废气不直接外排的未必是分级燃烧循环。

在国内文献中,分级燃烧循环常被约定俗成地称为高压补燃发动机,这种说法其实有些问题。第一,分级燃烧循环未必高压, 只是由于结构复杂往往导致发动机增重,对于小推力发动机来说不一定合算,因此技术上倾向于向大推力、大室压、高比冲方向发展,造成绝大多数分级燃烧循环机型都是高室压。第二,分级燃烧循环既可做成补燃方案,也可做成补氧方案,这构成了分级燃烧循环的两大基本流派,国内文献统称为补燃多有不妥。补燃和补氧方案的区别在于预燃室的工作方式,工程上通常用余氧系数a来表示,a是预燃室混合比和推进剂理论最佳混合比的比值。补燃循环预燃室是富氧燃烧,即高a;补氧循环预燃室是富燃燃烧, 即低a。无论是哪种方案,主燃烧室内都至少是气-液燃烧,其中的气就是指预燃室的 燃气,这正是实现推力室高压工作的关键所在。如果采用液氢燃料,只要在冷却夹套中将其全部汽化,甚至还可以在主燃烧室内形成气-气燃烧。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两种分级燃烧循环中,全部燃料(高a)或全部氧化剂(低 a)都全部进入预燃室,这样做的原因是避免主燃烧室出现复杂的液-气-液燃烧,否则将使主燃烧室头部进一步复杂,对稳定燃烧带来不利影响,并増加技术风险。当然,这意味着预燃室需要较大的体积,为了简化设计可以将单个预燃室拆开成几个,最经典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RD-170系列就采用了这一设计,四个推力室的RD-170/171有两个预燃室,而双推力室的RD-180和单推力室的RD-191则简化为一个。如果要采用煤油作为燃料,富氧补燃要优于富燃补氧,因为预燃室导出的燃气燃烧充分,含碳量可以控制在非常少的水平上,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出现积碳问题。对于设计上要求复用的发动机非常有利。对于氢氧发动机来说不存在积碳问题,两种工作方式都可以采用,但采用富燃补氧可以控制预燃室工作温度。

液体发动机原理动画,交流发动机原理动画(2)

低a分级燃烧

液体发动机原理动画,交流发动机原理动画(3)

高a分级燃烧

液体发动机原理动画,交流发动机原理动画(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