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代表什么人,马说千里马伯乐喂马者分别喻什么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12-24 00:26:15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是宋代顶流文学家苏轼为唐代顶流文学家韩愈给出的评价,在后世不断被转载引用,一度成为韩愈的定评。

韩愈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和贡献是开创性的,因文学成就而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是韩愈在文学上的最大功绩。韩愈之前并不是没有好文章,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就很有成就。

但后来,文学开始走上追求形式和华丽辞藻的道路,六朝骈文成为引领时尚的文学样式。但是这时的文学太关注装饰性与技巧性的元素,忘记了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实用,这种现象就好比一座房子,外部装饰极其华丽精美,里面却空空如也。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代表什么人,马说千里马伯乐喂马者分别喻什么(1)

直至韩愈,他以一己之力将这种创作势头掰了过来。韩愈振臂疾呼,写文章就要像先秦散文一样,要写出言之有物的实用主义文章,他不仅这样说,并且身体力行,写了一大批精彩的议论文,如《进学解》《师说》《毛颖传》《送孟东野序》《答李翊书》等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名篇。

在韩愈的文章中,《马说》是不得不提的一篇杂文。在文中,韩愈以千里马自喻,希望管理者能够懂得识别、欣赏人才,也希望自己能得到重用,使自己能像一匹真正的千里马一样,在适合自己的职位上尽情驰骋、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马说》体现了韩愈“不平则鸣”的思想,他想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心中不平告诉世人,以引起他们对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人的重视。而“不平则鸣”的观点,就是韩愈本人提出的。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代表什么人,马说千里马伯乐喂马者分别喻什么(2)

《马说》是韩愈《杂说》一文中的第四篇。韩愈的《杂说》一共四篇:第一篇是《龙说》,第二篇是《医说》,第三篇是《崔山君传》,第四篇就是《马说》。

杂说,其实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也不限题目,随手写出,随感而发,但议论杂而不乱,中心观点突出,所以叫杂说。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杂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

韩愈的《马说》一文,表面看,是在说千里马的遭遇,但实际上写的是用人单位不能识别人才,对人才的不重视以致人才埋没,由此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叹。韩愈以托物寓意的手法在文中感慨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人下、怀才不遇的真实处境。而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如今已成高频词,经常被用于人才招聘和自荐求职的职场语境中。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代表什么人,马说千里马伯乐喂马者分别喻什么(3)

《马说》全文只有一百五十多字,论点鲜明突出,论据充足有力,结论鞭辟入里,三者相互生发,逻辑非常严密,但却写得情文并茂,波澜曲折,情感迸发于字里行间,全文如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而且韩愈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和结局会不可避免地被埋没。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代表什么人,马说千里马伯乐喂马者分别喻什么(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