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黄昏翼龙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2017年,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将这种翼龙命名为黄昏翼龙,研究论文发表在2017年出版的《英国伦敦地质学会专刊》上,论文名为《来自中国辽宁省建昌一个新蛙嘴龙类材料显示了新栖息行为》(Short note on a new anurognathid pterosaur with evidence of perching behaviour from Jianchang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在论文中,古生物学家将这种翼龙命名为黄昏翼龙(Vesperopterylus),模式种名为喇嘛洞黄昏翼龙(Vesperopterylus lamadongensis)。黄昏翼龙的模式种名很好理解,代表了发现其化石的喇嘛洞,那它的属名为什么要叫黄昏翼龙呢?
黄昏的蝙蝠爪
之所以被称为黄昏翼龙是因为研究人员认为它会像蝙蝠一样在黄昏时刻外出觅食,黄昏翼龙与蝙蝠有相近习性的直接证据来自它的后肢。
图注:夜晚外出的黄昏翼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黄昏翼龙的后肢上有四指,其中拇指和其他三指能够对握,这在翼龙家族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想象一下:成群的黄昏翼龙用后爪抓在树枝或者是岩洞的石壁上,然后倒挂在那里。当黄昏翼龙要外出觅食的时候,它们很可能会一大群一起行动,那场面肯定非常壮观!
图注:黄昏翼龙的后肢部分化石,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倒挂在洞穴中的蝙蝠,图片来自网络
小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