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定义: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传热。
一、对流传热过程分析:
热流体-对流传热——管内壁-热传导——管外壁-对流传热——冷流体。
二、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式
三、影响α的主要因素
1.流体性质及相状态-温度的函数
影响α较大的物性有:ρ,μ,λ,cp;
相变化:有相变大于无相变的对流传热系数
2.流体的流动状态
雷诺系统↑,δt↓,热阻R↓,α↑
湍流的对流传热系数大于层流的对流传热系数。
3.引起流动的原因
自然对流:单位体积流体受到的浮升力∝βg△t;
强制对流的传热系数大于自然对流的传热系数。
4.传热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特征尺寸:
水平圆管:管径d;管径小对流传热系数大。
平板、垂直放圆管:长度l或高度H;
对流传热的分类:
有相变传热:冷凝传热、沸腾传热。
无相变传热:自然对流、强制对流。
强制对流:管外对流、管内对流。
管内对流:圆形直管、非圆管道、弯管。
圆形直管:湍流、过渡流、滞留。
流体横过管束时的传热:
管的排列分直列和错列;
错列比直列传热要快,但错列的流动阻力较大,清洗不如直列容易。
四、自然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加热过程中流体密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流动,水在锅炉中的受热;
用蒸汽盘管在缸底加热油罐中的油。
类型:
无限空间(大容积自然对流):如房间中的暖气片与周围空气的传热。
有限空间:如夹套内的传热。
五、沸腾和冷凝传热
沸腾定义:液体与高温壁面接触被加热气化并产生气泡的过程。
液体沸腾的分类:
按接触面的形状分类:
大容积沸腾(池内沸腾):
1.气泡可自由浮升;
2.传热由自然对流及气泡的扰动产生。
管内强制对流沸腾:
1.气泡不能自由浮升。
2.气-液混相流动。
沸腾现象:
机理:气泡的生成、脱离和浮升。
气泡生成的条件:
1.液体必须过热;
2.加热壁面上存在汽化核心。
饱和沸腾曲线:
自然对流沸腾区:
温差较小,壁面液体轻微过热,产生的少量气泡尚未升浮到自由液面就放热再冷凝而消失。液体的运动主要决定于自然对流。
核状沸腾区:
温差增大,加热面上气泡数量增加,促进液体扰动,对流传热系数迅速增加。
临界点。
温差增大过临界点,汽泡生产速率大于脱离速率,连成汽膜,对流传热系数下降。汽膜很不稳定,属于核状沸腾和膜状沸腾共存的过渡区。
稳定膜态沸腾:
温差继续增大,汽泡迅速形成并结合成汽膜覆盖在加热壁面上。对流传热系数变化不大。但膜内辐射传热的逐渐增强,对流传热系数和热量又随温差的增加而升高。
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及强化沸腾传热的途径:
影响因素:
1.液体性质:密度增加,导热系数增加,对流传热系数增加,粘度增加,表面张力增加,对流传热系数下降。
2.温差及操作压力:温差应控制在核状沸腾区。
压力升高,饱和温度升高,粘度下降,表面张力下降,对流传热系数升高。
3.热表面的粗糙度、物性及润湿性、表面的布置:
新的或者清洁的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大。
强化途径:
1.加热面
使表面粗糙化。
采用多孔的金属表面
定期除垢
2.液体
加入添加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加强搅拌。
冷凝传热:
蒸汽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源;
蒸汽在饱和温度下冷凝时,放出汽化潜热。
蒸汽具有一定的压力,饱和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蒸汽冷凝的方式:
膜状冷凝:
冷凝液能润湿壁面,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布满液面并连续向下流动。
特点:蒸汽放出的潜热必须穿过液膜才能传递到壁面、液膜层为避免与蒸汽间传热的主要热阻。传热系数较小,工业上常见。
滴状冷凝:
特点:滴状冷凝时没有完整液膜的阻碍,热阻很小,给热系数约为膜状冷凝的5~10倍,甚至更高。
实现滴状冷凝的方法:
1.在壁面上涂一层油类物质;
2.在蒸汽中混入油类或脂类物质;
3.对管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流体物性的影响:
1.冷凝液的密度增加,粘度减少,雷诺系数增加,或液膜厚度减薄,对流传热系数增加。
2.冷凝液的导热系数增加,对流传热系数增加。
3.冷凝潜热增加,同样的热负荷下降,冷凝液量下降,液膜厚度减薄,对流传热系数增加。
液膜温差的影响:
当液膜层流流动时,温差增加,蒸汽冷凝速率增加,液膜厚度增厚,对流传热系数减小。
冷凝壁面的状况:
1.表面粗糙,有腐蚀或氧化层,对流传热系数减少。
2.水平管:减少垂直方向的管排数量;管子斜转排列。传热系数增加。
3.垂直壁:开纵向凹槽;沿罐壁缠一圈金属丝。传热系数增加。
蒸汽过热度的影响:
略大于相同温度下饱和蒸汽的冷凝给热系数。
蒸汽流速和流动方向的影响:
蒸汽与液膜流向相同时,会加速液膜流动,使液膜变薄。传热系数增加。蒸汽流速小于10m/s,影响不大。大于40~50m/s时,传热系数提供30%左右。
蒸汽与液膜流向相反时,会阻碍液膜流动,使液膜变厚,传热系数下降。当流速增加很大时,会吹散液膜,传热系数增加。
不凝气体的影响:
当蒸汽冷凝时,不凝气体会在液膜表面浓集形成气膜。大大增加热阻;
如水蒸气中含有1%的空气能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60%;
在操作时应注意排放不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