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佩瑶
1月5日,枣庄高新区召开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谋划2024年经济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动员高新区上下以“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启国家高新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枣庄高新区党工委副*、管委会副主任陈忠奇出席会议并讲话。
回望2023年,枣庄高新区交出了一份进中提质、稳中向好的优异答卷。陈忠奇表示,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枣庄高新区加快发展、跨越蝶变的重要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趋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区GDP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会上,陈忠奇详细介绍了枣庄高新区在过去的一年中的工作情况。记者注意到,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惠民实事等方面,枣庄高新区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成就。2023年,枣庄高新区招引落地了一批示范作用强、发展前景好、成长潜力大的高端产业项目卡位入链,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360.5亿元。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并启动“红黄蓝”亮牌管理,37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815.22亿元的9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区新增“四上”企业97家,总量达到422家。在科技与人才方面,高新区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7家,实施人才引育“六大计划”,自主培育国家、省市级重点人才13人。同时,高新区实施精致高新建设,建设提升澍泽园、天舜园、德仁公园等绿地游园8处,新改建雨污合流管网21公里、老旧小区燃气管道38公里;高起点规划“产业客厅”“零碳智谷”,统筹推进片区基础设施提升,“9横12纵”路网体系建设全面提速。同时聚焦问题导向,统筹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6大项105小项重点任务,383名帮包人员深入企业走访帮促,实行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服务体系,整体满意率达97.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登记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企业开办实现“半日办结”,颁发全市首张“代位变更”营业执照,成立全国首个锂电法庭。此外,2023年枣庄高新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9%,20件惠民实事高效推进,对1000余户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233.83万元,为109名生活困难群众开发乡村公益岗,完成7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和3处爱心食堂建设,区内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
“回首过去的一年,各项工作突围破局,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饱含艰辛。全区上下呈现蓬勃向上、干劲十足的崭新气象。”陈忠奇指出,高新区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2024年枣庄高新区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力争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力争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力争10%;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促稳提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合理区间,全面完成枣庄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任务。
在枣庄高新区细化的目标任务工作中,记者看到,2024年枣庄高新区目标实现全年招引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力争在50亿元、100亿元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全面压实“百亿引领、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链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欣旺达、吉利欣旺达尽快完成产线扩张,按照市场订单尽早满产,力争全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极电电动总成项目确保上半年投产运营,年内实现营收30亿元;海王优品生产基地要加快实现达产满产,力争海王星辰总部、海王优品等年内实现30亿元营业收入;争取年内产值过亿元企业30家,确保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陈忠奇提到,2024年在枣庄高新区确定的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共91个,总投资6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5亿元,其中省级项目17个、市级项目18个,但从项目成色来看仍不能完全满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新区要全力以赴争项目,提早谋划重大项目中期调整事宜,对种子项目、重点项目再梳理、再策划,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当重大项目调整窗口开启时,再充实一批优质项目纳入上级盘子。
对于民生问题,陈忠奇强调枣庄高新区要高标准实施好2024年度20件惠民实事工程。要完成1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养护里程120公里、建设里程5公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聚焦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四源整治”;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项攻坚”,实现PM 2.5和臭氧“双控双减”;要维护社会大局平稳有序,紧盯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涉爆粉尘、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要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开展“梳网清格”专项行动,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动态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要持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压减一般性支出,推动财政资金稳健运行,努力实现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