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多轿车前轮底盘离地间隙更小,而后轮处底盘离地间隙明显更大,这使得整辆车从外观上呈现出一种前低后高的特点。那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呢?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很多有意思的知识。
简单点说就是因为前后轮的载重量变化幅度不同,后轮载荷变化范围大,需要更多的缓冲空间。
汽车底盘越低,行驶稳定性越好。所以在保证一定的通过性的前提下轿车普遍会设计更低的底盘。
但底盘也不能一味降低,因为底盘越低车身轮拱离车轮越近,悬挂压缩幅度大的时候车身就有可能蹭到车轮。所以在设计底盘高度时要考虑其悬挂行程,悬挂行程越大,底盘就不能太低。
而轿车后悬挂行程比前悬挂行程要大,因为汽车前排只有两个座位,而且驾驶座在行驶中一直承担着驾驶员的重量,即使前排坐满人也只是多了一个人的重量而已。所以轿车前轮的载重量变化幅度很小,这样其悬挂压缩变化幅度就更小,底盘设计低一些也能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而后轮就不同了,空载时后排一个人都没有,满载时后排一下子多了三个人的重量,如果后备箱再放点东西的话那载重量变化幅度会远大于前轮,所以后轮悬挂需要更长的行程。如果后轮底盘离地间隙和前轮一样,那么满载时过个减速带可能车轮都顶到车身了。所以后轮底盘要比前轮处高一些。
悬挂频率的影响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越是高档的车,其前后轮底盘高度差别越小。这和悬挂频率的设计有关。
汽车在路上行驶时会受到路面不平整带来的冲击,在冲击力作用下,车轮相对于车身就会发生弹跳。车轮在单位时间内弹跳的次数就叫做悬挂的频率。悬挂频率大小会影响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比如一辆车通过减速带,前悬挂比后悬挂先发生弹跳。如果后悬挂弹跳的频率高于前悬挂,那么在一定车速范围内通过减速带时后悬挂的弹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追上前悬挂,这样车身前后俯仰程度就更低,汽车通过减速带时车身就越稳定。如果后悬挂弹跳频率低于前悬挂,那么前后悬挂的弹跳更难趋于一致,这样车身前后俯仰就会特别厉害,影响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所以家用车前悬挂的频率都会比后悬挂低一些。
但是悬挂的频率和悬挂刚度、车辆载重量有关,悬挂刚度越大频率越大,车辆载重量越大频率越低。由于空载和满载时后悬挂的载重量变化更大,所以其悬挂频率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悬挂系统的刚度可以随载重量的变化而变化。
高端车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弹簧、可变刚度弹簧以及更复杂的悬挂结构来实现刚度可变,这样满载时悬挂刚度增大,整体上就能保证悬挂频率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而且由于悬挂刚度可以改变,所以满载时悬挂刚度提升,悬挂行程就更小,就不需要太长的悬挂行程来缓冲了,因此前后轴底盘高度更接近。
而一些经济型车由于成本限制,无法使用这些高级的硬件,就只能在后轴使用更长的悬挂行程,同时搭配更长的缓冲块来实现一样的效果。满载时悬挂充分压缩,同时缓冲块也参与进来,从而增加悬挂刚度,尽可能保持悬挂频率稳定。这样后轴的底盘高度就更高了。
由于水平有限,所以内容难免存在疏漏,还望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