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上面那段话,来源于华为,是当年在华为培训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以此作为开头,聊一聊我们经常说的「资源」。
越早理解和掌握这些资源,对于事业的帮助越大。
一、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产、石油、森林、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一般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稀缺资源。
资源的所有者是国家和政府,属于垄断性资源,当下土地资源是发挥的最极致的。对于草根初创企业,这类资源离我们比较远,就不多讨论。
权利资源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利益分配,比如只允许国家经营,或者需要政府允许或者颁发牌照才可以经营的行业。
像电力(国家电网)、能源(中石油、中石化)、烟草(中烟集团)、银行(工商银行等)、运营商(移动、电信)等是由国家垄断,教育、医疗、房地产等行业也是依附于政府。
或者国家大力投入搞基础建设,像高铁、高速、地铁、城市建设;或者国家要推动某个新兴行业发展,进行政策倾向,财政补贴,比如光伏、新能源汽车。
自然资源、权利资源属于顶级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草根初创企业并不具备。当然你想要获取这些资源,必须和政府合作。或者你也可以把政府当做客户,向政府、垄断企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毫无疑问,资本是生产要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资本可以推动一个企业产品和市场快速扩张,当然这得建立在一个好的产品前提下。
资本要么是自有资金,要么是银行贷款或者民间借贷(债权融资),要么是风险投资(股权融资)。
当然企业上市可以在股市里直接融资。不过对初创创业来说,可能更关注的是风险投资。
资本对于To C领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这几年已经有很多案例,像美团点评、滴滴出行、摩拜单车、拼多多等。
相对比To C,资本对于To B领域的推动力有限,To B的市场份额并不是烧钱补贴就可以烧过来,企业还是要看你的产品和服务。
近几年风投在国内开始热起来,现在的创业者基本都有融资概念,知名的风投也都能报上几个名字,像IDG、经纬中国、君联资本、真格基金等等。
这是好事,风投有投资的需求,只要你的故事能够打动他。不过这也导致诞生了很多To VC商业模式的企业。
项目型企业不需要融资(风投),产品型企业才需要融资。
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华为,就是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
「客户资源」是对于To B企业的叫法,对于项目型公司,吃透几个大客户就能维持运转;对于产品型公司,需要面向的是垂直行业的客户群。
客户资源中,政府、金融、教育、医疗、运营商、能源、电力、大型国营企业,资源投入大,财务风险较低,属于优质客户群体;
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资源投入小,付费能力弱,且财务风险较大,诸多不确定因素,挣他们的钱会相对比较难。
客户资源更多讲的是客户关系,有句话叫「客户关系就是生产力」。你的产品和服务解决客户的业务痛点,客户关系是用来解决客户选择你的产品服务的问题。
To B企业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直接向B端卖产品和服务,挣B端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