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乡村振兴已经是当下的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关注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机会。但,时至今日,乡村振兴也好,特色小镇也好,成功的寥寥无几。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没有产业导入,或者产业导入盲目,应该是个关键因素。
1
乡村振兴产业现状
乡村要想振兴,首先就必须先解决“产业振兴”。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产业”是乡村的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产业的乡村,无论你有多么好的资源,无论传承下来多么醇厚的文化,无论你怎样吹嘘的高大上,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灿烂,甚至没等花开就已落败。
但是现在一谈到乡村振兴的产业,无不是旅游、养老、农家乐、民宿客栈,还有什么四季花海、林木苗圃、经济观赏园等,大片大片的农田被流转。有的甚至打“擦边球”,“以租代征”,进行房地产开发,完全忘了农业才是乡村振兴最基础的产业。导致农村没有了农业生产,农民进了城,村里却没有了人。
当然,农业种植效益太低,单纯的以现有的农耕方式进行生产,无法改变城乡越来越大的差距,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全社会需求结构的快速升级,人们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也不仅仅是种和养,而是呈现出以农业为基础,以田园风光、自然生态为主要吸引力的多元发展格局,这给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巨大空间。
巨大的空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于是万军争过独木桥的现象难免出现。那么,乡村振兴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呢?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乡村振兴产业的6大误区。
2
乡村振兴产业导入误区
误区1:产业导入必须高大上
这是很多政府的普遍想法,认为只有高大上的产业才能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只要引进高大上的产业就能迅速促进经济发展。其实,乡村振兴的产业不一定要高大上,只要能自身造血,能支撑乡村的正常运转,能得到市场认可,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能增加居民或者农民的收入,就是最好的产业。比如,袁家村就靠餐饮业而带动了整个村的发展,你能说袁家村的餐饮业就不是产业?大理的民宿带动了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你能说民宿就不是产业?
误区2:没有品牌的产业不是产业
很多人对产业和品牌理解不清。他们认为,有品牌的就一定是产业,品牌名气大就一定能成功。比如,同样是餐饮,袁家村做出了品牌,它就是产业,而更多的农家乐因为没有做出品牌,就不被认作是产业。再比如丽江的酒吧成了品牌,那就是产业,但其他地方鼓浪屿的酒吧就不是产业。所以,在对产业定性上,政府考核的一个指标就看是不是品牌。但这里,我们必须纠正:品牌不是产业,品牌只是产业的代表。
误区3:文旅不是产业
有一次我去看一个项目,当地的领导就跟我们说:
“欢迎到我们这里建文旅小镇,我们这里山好水好。而且还有传承的历史文化,特别适合做文旅小镇。”
“但是我们有一个硬性的指标,就是你们做文旅小镇的产业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产业。在立项和审批的时候是很难过关的。”
大家注意,他问的是你们文旅小镇的产业是什么?也就是说,文旅小镇的文旅不是产业。
这就让我有点不明白了,难道文旅不是产业?那么请问,海南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国家又为什么专门成立文化旅游部?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个别官员的问答,我所接触的政府官员,百分之九十都存在这样的误解。而且,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很多,我说的是很多文旅地产投资开发商也是这样认为。文旅是产业,而且对乡村地区来说,是最能撬动市场潜力,最有发展前景,最有经济价值的产业。
误区4:产业必须规模化。
应该说,各地都有很多现有产业,在现有产业上继续做大做强,是有基础的,也是比较具有操作性的。但是问题就在于,具备了操作性,并不等于就具备了发展的潜力和势力,因为在现有的产业中,有的产业才刚刚起步,尚未见效,如果盲目扩大规模,将导致极大的发展风险。比如莫干山这个曾经发生“民宿奇迹”的地方,就因为简单模仿并大举扩张,导致民宿数量激增,2016年底莫干山民宿已经将近800家,趋于饱和,使得这个行业进入了洗牌期。到了17年底,莫干山大批的民宿和农家乐*。
莫干山民宿
此外,有些东西是做不大的,农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比如是从化的迟菜心,这些充满了地方特色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扩大规模,降低质量呢?
误区5:产业照搬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
很多人认为复制照搬成功案例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本来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各类生产资源的客观现实,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照搬,那就会变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以袁家村为例,我们不能只看袁家村表面红火的一面,而忽视其独特的顶层设计和定位,忽视其成功背后潜藏着的无法复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一旦贸然复制,必将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仅在陕西,模仿袁家村模式的村落就有近60家,许多地方在区位、文化、环境上都不输袁家村,但最终经营惨淡。陕西有84家模仿袁家村,死掉的有82家,还有两家还差一口气。这些复制者只能复其形,而无法复其魂,且永远无法超越袁家村,不可能产生比袁家村更大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成其为品牌。这些例子都说明模仿不是成本、风险最小,而是风险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