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读 ?
到底是不是伪科学?
RAPID READING
引
说到速读,大家都不陌生,我国古代史书中记载东汉时期大天文学家张衡当时就具有“一览便知”的本领,并依据其本领能对天文科学深有研究。我国近代鲁迅、苏步青等名人也有快速阅读能力。
在当今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海量的信息等着人们去处理,大家都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信息往往和财富划等号。近年来,速读的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市面上各种速读的培训方法鱼龙混杂。有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经过训练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完很多本书。有些机构甚至提出“量子波动速读法”号称几分钟内就能读完一本书。那么,速读,到底是不是伪科学?
速读是可以经过训练实现的
RAPID READING
正常人的一般阅读速度为200-500字/分钟,通过认真训练,一分钟可以快速阅读两三千字。目前速读已经作为一门科学和技能在研究了。速读记忆训练都是基于“眼脑直映”原理的,也就是旨在训练大脑反应能力和眼晴扫读时的宽度、广度和速度,这些能力加强后,自然提高阅读速度。同时,减少回读,避免默读等也同样重要。在训练的同时,提升专注度,集中注意力,加快自己理解的速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阅读速度。
速读需要眼脑共用
RAPID READING
针对不同书籍,和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案来提高阅读速度。读书前浏览一遍目录,明确重点读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可以略读。针对于段落,抓住中心句,把握文章核心,从而达到略读的目的。另外,看小说时,如果只看剧情,那么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等部分可以略读。搜集信息时,抓关键词来定位有效内容。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还有很多,然而,我们能否真正驾驭它们呢?
盲目追求速读会影响理解,断章取义
一些人在粗浅了解速读之后,迫不及待的将其“实践”到阅读当中。随着目光扫过一行行文字,速度似乎比原来有了些许提升,可当回忆看到的东西,却大脑一片空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脑反应速度是有限的,当输入速读过快时,大脑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也就无法准确的理解文意。有时只抓取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大脑对这些信息随意拼凑,甚至会曲解文意。
RAPID READING
读书,是输入、理解、再创造的相互结合,如果只求提高输入速读,压榨理解的时间,没有内化的过程,那么读书等于白读。表面上提高了阅读速读,但实际上浪费了时间,欺骗了自己。
速读,是浮躁时代的产物,运用不好,很可能会变成“智商税”。对于未经过专业速读训练的人群,与其一味追求速读,不如学习高效工作的方法,提高自己时间利用率,用时间去弥补所追求的速度。
科学和伪科学只有一步之遥,而怎样迈出这一步,在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