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门类。舞台摄影由于受剧场气氛、舞台灯光、表演形式等限制,在拍摄方法上有其特殊性。文章从演出形式的多样化、舞台灯光的特殊性、拍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入手,力求解决舞台摄影中的常见问题。
舞台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门类,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诸多内容。作为摄影工作者,其根本任务就是将舞台艺术的精彩瞬间真实生动地凝结在摄影画面上,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摄影作品,给观者以感染和教育。
《舞蹈吉祥孔雀》摄影师:秘境仙人 一、各类表演形式的多样化
舞台演出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我们在进行现场拍摄时,应熟悉它们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拍摄方法。
1.戏曲与杂技
京剧和豫剧、曲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在表演形式上都有一定的程式化,尤其是京剧,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有规矩。伴奏音乐也有相对固定的曲牌。摄影者若能对戏曲的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略知一二,熟悉乐队伴奏的锣鼓点,并能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基本就能较好地进行摄影创作。
但戏曲中的舞蹈、武打场面大多跌打翻腾、跟头连串、刀枪飞舞、动作快速,让人眼花缭乱,要想拍出演员动作、身段、表情俱佳的作品难度极大,这就需要摄影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杂技节目大多惊险刺激,动作快捷,且有很多在高空表演。但杂技表演有规律可循,即随着表演的进程,逐渐增加难度,到节目最后,难度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摄影者应事先了解节目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抓拍到最佳画面。
2.音乐和曲艺
音乐和曲艺一般都是一两个人或三四个人登台演出,如音乐的独唱、独奏、重唱、合奏,曲艺的大鼓、坠子、单弦、相声、说书等。当然,也有人数众多的大合唱、民乐合奏和交响乐团演奏等。这类演出,灯光均匀明亮,演员活动范围不大,拍摄起来相对简单容易。拍摄时以中景、近景为主,应特别注意演员的面部表情和手部动作,抓取情绪饱满、形象美观的瞬间。在拍摄曲艺表演时,还应注意演员使用的乐器,将其纳入画面,使观者对节目一目了然。
随着表演形式的转变,“歌伴舞”、乐队和演员同台演出的情况越来越多,场面十分宏大。拍摄时,我们不仅要注意主要演员,还要兼顾舞蹈和乐队,既可以拍摄主要演员中、近景,也可拍大场面。在拍摄“歌伴舞”这类节目时,要注意舞者与歌者的协调配合,选取姿态美妙的舞蹈瞬间。
3.舞蹈
舞蹈是舞台摄影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以优美动人的舞台造型、千姿百态的肢体语言、飘逸洒脱的舞蹈动作深受摄影者的喜爱。舞蹈一般表演区域大,不易捕捉,再加上灯光明暗变化快,各种色光、追光交替运用,给现场拍摄带来很大困难。
拍摄舞蹈,首先要掌握一些有关舞蹈表演的知识。拍摄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全力捕捉精彩镜头,以免稍纵即逝,错失良机。舞蹈结束时的造型往往是表演的高潮,应及时准确、恰到好处地抓住。大型舞蹈和舞剧,场面大、演员多,既可拍摄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场面,又可以主要角色、领舞者为中心,选取某一部分拍摄中景。为保证人物形象在画面中相对完整,一般不拍摄近景、特写。
4.话剧
拍摄话剧的主要困难在于舞台灯光暗,变化大,演员化妆、表演接近生活,不像戏曲那样夸张,难以取得情绪饱满、色彩饱和的作品。因此,摄影者除了具备扎实的摄影功底外,更应注意演员的表情、眼神等细微变化和演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力求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剧目的主要情节。
二、舞台灯光的特殊性
舞台摄影以室内灯光为主要照明光源,具有亮度低、变化大、色光多、明暗差别大等特点。灯光分布在舞台各处,主要有面光、耳光、梯子光、桥光(侧光)、地排(脚光)、天排(顶光),天排又分一顶排、二顶排、三顶排。另外,可根据剧情需要和演员的走位设置定点灯和流动聚光灯,作为特殊效果光。
由于舞台灯光的照射角度大多集中在主要表演区,形成表演区亮、左右较暗、背景更暗的照明效果。这样就造成舞台前后人物亮度差别大、人物与背景亮度差别大、整个画面明暗反差大的结果。因此,一些舞台剧照要么人物色彩浅淡、曝光过度,要么布景、道具漆黑一片,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剧情需要灯光渲染,灯光随剧情变化而变化。戏曲传统戏、音乐、曲艺、杂技演出的灯光相对变化较少,而戏曲现代戏、话剧、舞蹈则注重借助灯光的变化烘托舞台气氛。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灯具的加盟,使得舞台光线更加光怪陆离、五彩缤纷。这样的灯光效果,虽给演出增色不少,却影响了舞台摄影。亮度不断变化的光线使摄影者难以准确测光和正确曝光;不同色温的光线交替使用使色彩无法准确还原;而追光灯的频繁使用,又使演员与背景明暗对比强烈,难以得到表现细腻、层次丰富的影像等。在这种情况下,缺少实践经验的摄影者往往使用闪光灯照明,不仅影响了舞台灯光效果、损害了剧中人物造型,而且破坏了现场气氛。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舞台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舞台摄影有两种拍摄方法,一是演出时现场抓拍,这需要摄影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二是专场摄影,即选取主要演员、主要情节、重要场面“摆拍”。这里只讨论现场手持照相机抓拍。
(一)器材准备。使用数字单反照相机,准备两个变焦镜头,分别为广角至中焦、中焦至长焦。广角拍舞台全景,中焦拍三四个演员的中景,长焦拍一二个演员的近景或特写。
(二)照相机调整。1.曝光模式。一般选用光圈优先(A),手动将光圈调至比最大光圈值缩小一档以兼顾景深。2.感光度。由于舞台灯光相对较暗,同时考虑到能否持稳相机和保证影像质量,在保证快门速度不低于1/60秒的基础上,视现场灯光亮度调整感光度,一般在ISO400―ISO800之间。注意不要将感光度提得太高,以免噪点增多,颗粒增大,色彩灰暗,影响影像质量。3.白平衡。由于舞台各种色光混合使用,且变换频繁,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A)。试拍后及时通过显示屏观察色彩效果,如误差太大,也可视具体情况调至灯光档,以使色彩正确还原。4.测光模式。舞台灯光亮度差别较大,宜使用“中央重点测光”,以保证演员主体曝光准确。5.曝光补偿。通常情况下,我们运用照相机内测光装置对舞台亮度进行测光时,会感觉光线太暗。实际上,舞台表演区的亮度远远高于测光表显示的数据。为防止处在明亮表演区的演员曝光过度,有经验的摄影者往往使用曝光负补偿1.5―2档。即使略微曝光不足,后期调整也十分方便。
(三)拍摄点选择。一般应选择在第一排略靠右的位置上,斜对舞台左侧“上场门”。因为演员一般从左侧上场,上场后有“亮相”动作,方便及时抓拍。
(四)灯光运用。在灯光明亮的表演区拍摄,由于“面光”强烈,形成明显的顺光效果,因此要等待演员面部向右或向左略有转动时,利用“耳光”和“梯子光”形成前侧光或侧光照明时拍摄,有利于表现演员的面部层次和立体感。同时要十分重视“天排”光的使用,以在演员头部、肩部形成漂亮的轮廓光效果。
(五)掌握舞台演出的一般规律,注意聆听音乐旋律和节拍,熟悉剧情和演员的表演特点,都有助于舞台摄影的较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