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赫鲁晓夫)
一些专家们认为,赫鲁晓夫此举挖掘了苏联解体的第一把锄头,也可谓是关键性的一把锄头。
不过我们不能把全部错误都归集在赫鲁晓夫身上,因为他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等人也犯了不小错误。
他们虽然实施了不少惠民政策,但还是穷兵黩武,搞军备竞赛,外表光鲜的苏联,内里却穷困潦倒,高度集中的政策把老百姓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美苏军备竞赛)
这样的恶果开始显现,上世纪80年代,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竟然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40%,人民的生活质量不高。
刘治琳曾担任我国的外交官,曾走访过前苏联,并记录在她的《百国旅行记》中,关于苏联的民生,她做了如下记载。
1988年开始,苏联的市场开始全面紧张,大小商店上的货架子都空空如何,任何时候购买东西都去要排队,不仅买要排队,看货、付钱、退货都要排队。
除了生活用品排队,买冰激凌也要排队,买瓜子也要排队,有些年长的苏联人说,他们小时候领东西需要排队,现在买东西还要排队,排队文化已经刻进了他们的基因里。
(苏联民生照片)
只要水果食物上架,购买者蜂拥而至,队伍可以排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一次,番茄成了定量发放,一人只能限购一个,当购买的人仍然络绎不绝,现场也排了三天的队。
1990年1月,麦当劳首次亮相莫斯科,当天就接待3万人。人们排着长长队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苏联麦当劳)
麦当劳门口的广告牌整晚放出璀璨的光芒,不远处克里姆林宫尖塔上的红星为之黯然失色。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货币系统崩溃,物资缺乏,1998年开始部分苏联学校向老师、职员发伏特加代替发工资。
其实老百姓们觉得吃苦受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沉陷在毫无希望之中,可能以后要永远吃苦受罪。
最终苏联领导集团逐步脱离背叛马克思主义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导致苏联最终分崩离析。
随着苏联的解体,西方的价值观席卷全球,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全世界都在等着中国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