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涵和他的家人们
在中南海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彭光涵到了给他安排得住所。
中南海的人员格外的忙碌,到处都是脚步匆匆的人。
可是不一样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似乎在期待着一件大喜事的发生。
1949年6月15日,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大会在中南海的勤政殿开幕。
这次的会议主要就是对建国前的一系列工作进行分工安排。
在会议上,*将筹备会分为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主要负责的就是国旗、国歌、国徽、纪年、国都等拟定方案。
担任第六小组主张的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马叔伦,副组长是叶剑英和茅盾文学奖的得主沈雁冰。
彭光涵也被分到了第六组里,并担任秘书的职务。
随后,第六小组便针对国旗、国徽等等各项事务展开工作。
会后,马叔伦把第六小组的主要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说道:“我们小组的工作大家都清晰了吧?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在座的各位都表示明白了会上的指示,并且等待马叔伦的下一步计划。
于是马叔伦给每位副组长分配了任务,并且交代彭光涵负责资料收集和审查工作。
马叔伦
马叔伦最后说道:
“大家先根据各自分配到的工作成立一些小组,把工作细化一下,招一些靠谱的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工作,安排好了上报到我这里。等到所有分工都明细了,我们再开一次大会。”
大家都点点头,分头开始各忙各的。
7月4日,在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明细分工、招人、安排工作、培训等之后,第六小组在勤政殿召开了一次会议。
在这次的会议中,各个组长经过讨论,决定先以新政协筹委会的名义公开向全国人民征集对国旗、国徽、国歌的意见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