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其中包含着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敬畏感,这也令彭光涵和工作人员们很是欣慰。
到了9月14日这天,来稿的数量达到3000多幅,彭光涵和工作人员们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在这3000多幅手稿中,选出了38幅。
并将它们依次编号,制成了一本简易的书,名为《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而曾联松的手稿也被选入了《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当中,被编为32号。
然而想要在这38幅稿件中选出一张符合大家期待的国旗图案并不容易。
二、选定国旗再起波澜9月21日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开幕。
而挑选国旗的马叔伦、彭光涵还在忙碌着。
政协会议后成立了六个分组委员会,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国旗、国歌、国徽、国都和纪年的审查委员会,委员会一共有来自45个单位的55个代表。
这天,代表们人手一份马叔伦和沈雁冰撰写的《关于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的报告》,以及彭光涵编印的《国旗参考资料》。
大家对于这38个国旗方案议论纷纷,讨论的非常激烈。
有的人说1号好、有的人说6号,有的人则认为32号好。
大家一致都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马叔伦对彭光涵说:“你拿着一份《国旗参考资料》去找一趟周总理,看他们怎么说。”
晚上8点,彭光涵带着资料来到了中南海,和周总理的秘书汇报来意。
*总理
还没等秘书去传话,周总理刚好来到秘书处。
周总理看彭光涵也在这里,就说道:“小彭,讨论国旗图案你从头到尾都在场,你给我说说你们第六组推荐的图案和各小组的讨论情况。”
彭光涵便把参考资料递到周总理的手中,一张一张地给周总理介绍投稿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当讲到32号国旗手稿时,彭光涵说道:
“这幅图是截稿前两三天收到的,马叔伦、田汉、郭沫若等人都觉得这个图案有新意,美丽大方简洁,这个投稿人原本是用5个小星代表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民主人士,但是我们组认为这不符合国情,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周总理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挺好,有中国新政权的特征,能表现共产党领导下的四个阶级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