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峦湾崖村
村庄沿革
峦湾崖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北8千米。东邻鸡鸣返,西邻律家庄,南邻裴家庄,北邻田家峪。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3亩。有上峦湾崖、中峦湾崖和下峦湾崖组成。居民总户数 156户,498人。
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被划为泰安县第二区,也叫贤亲区。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峦湾崖村属夏张乡。
1959年,峦湾崖村组建为一个大队,且驻于峦湾崖村,遂建峦湾崖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峦湾崖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为峦湾崖村委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传:此村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王姓迁此定居,原名“老王崖”。后因其他姓氏增多,又因此处山峦重迭,崖头林立,洼坑较多,故以地形取名“峦湾崖”。
自然地理
峦湾崖寸两面环山,一面坡,村庄位于山脚岭地之上,分上峦湾崖、中峦湾崖和下峦湾崖3个自然村,中间有王士店河从本村流过,北与天平办事处相邻,东有新104国道通过,北有青兰高速路过。
峦湾崖山,因位于峦湾崖村北临,故名峦湾崖山。长2000米,宽100米,平均海拔100米,面积160000平方米,以刺槐、果树为主。此山位于峦湾崖村北面,山势险峻,状若弧形,方围不大,而林麓秀丽,多生刺槐。山势由东向西,与五龙山交织在一起。
物产实业
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9000元。 主要种植大樱桃、苗木、小麦、玉米、花生。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大樱桃种植面积达300余亩,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水利设施
峦湾崖水库,位于岱岳区夏张镇政府驻地东北13公里,峦湾崖村西北部,始建于1959年。主要水源峦湾崖山峪,面积40亩,长230米,宽度110米,集水面积0.7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0.7万立方米,平均水深2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最大泄洪量29.2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800亩。
5、裴家庄村
村庄沿革
裴家庄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北6千米。东邻北庄,西邻孙家上章,南邻王士店,北邻峦湾崖。 面积1.2平方公里,总户数:230户,786人,耕地面积1180亩。
自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建国后属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1959年,裴家庄村组建为一个大队,且驻于裴家庄村,遂建裴家庄大队,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设裴家庄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为裴家庄村委会,属夏张镇。
村名由来
据村碑载: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立村。因裴姓居早户数较多,故名“裴家庄”。
水利设施
裴家庄泵站因位于裴家庄村内,引用鸡鸣返水库水源,用于农田灌溉,故名为裴家庄泵站。位于夏张镇裴家庄村东部,鸡鸣返水库西。1968年建成,装机功率50KW 、扬程40米、水泵一台,泵水能力:每小时200立方米。
2013年为解决果树浇水问题,多方筹资,投资10万元,做好了东水西调工程,改造原先旧扬水站,埋设管道2000多米,一路从黑山水库直达西山,一路上东岭,工程完工后全村一半的地都浇上了水。
物产实业
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作物和产物:以种植林果为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有大樱桃、板栗、核桃等林果品种,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人均收入9800元。
2011年投资5万余元建成大樱桃交易市场一处,方便了群众交易,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风景名胜
金童山,此山植被较少,石头裸露,属黑粒花岗岩,且经过雨水长期冲刷,在石头上长出了青苔,经阳光照射就会变黑,故名“黑山”,后来为了开发旅游,此山与玉女山携手并肩,取“金童玉女”之意,改名为“金童山”。
为民工程
2014年投资10万元,利用村委大院进行改建,新建文体广场一处,占地1000平方米,安装了健身器材,方便了群众娱乐。
2016年自筹资金60多万元,浇筑混凝土8000多方,硬化了村内所有道路,小巷,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方便了村民出行。
6、鸡鸣返村
村庄沿革
鸡鸣返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8千米,东邻于家小庄,西邻峦湾崖,南邻北庄,北邻田家峪。面积:4.2平方公里, 378户, 1168人,耕地面积 1650亩。
自宋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21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夏张地方·鸡鸣返”。
村名由来
据传一,东汉初刘秀走南阳时深夜行至此处,发现重要公文未带出,遂派人去取,责令鸡鸣返回,返回此地正好鸡鸣,故名“鸡鸣返”。
据传二:相传明永乐皇帝至此村,返回时正值鸡鸣,故取名“鸡鸣返”。
自然地理
鸡鸣返村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东依青龙山,山水环绕,物产丰饶。新104国道在村西自南而北通过,青兰高速在村北自西向东经过,北与天平办事处相邻,交通便利。
青龙山长4000米,宽度500米,主峰海拔:300米, 面积1.3平方千米 。青龙山上有双龙峪、青龙寨等名胜古迹。青龙山呈弓形山势,山下三皇庙依山而建,庙南、北分别有蜿蜒曲折的山峪溪水由东向西,环绕庙院潺潺流过,至西门外相汇,两山峪形若游龙,故名曰“双龙峪”。
水利设施
鸡鸣返水库灌区因属鸡鸣返水库灌溉区域,故名鸡鸣返水库灌区。区域范围:鸡鸣返、郭小庄、宁家庄、孔家庄、刘家庄、大西牛、杨家坡、赵家店、马家店,灌溉面积0.9万亩,基本构成为浆砌石明渠,有6.5千米干渠、10千米斗渠 。
物产实业
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7000元。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大樱桃、金坠子梨,杂果等。
文物古迹
青龙寨,青龙山山顶有清朝咸丰年间古寨,名叫青龙寨。古寨墙蜿蜒起伏,由乱石砌成,高约2.5米,犹如巨龙盘踞在高山之上。为当地村民防御太平军、捻军所建,是泰山附近军事要塞。
三皇庙
古建筑三皇庙位于夏张镇鸡鸣返村东青龙山双龙峪,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原属泰山红门统辖,其建筑分山上山下两部分。山下是三皇庙,山上是玉皇庙。青龙山呈弓形山势,三皇庙依山而建,坐东向西,青松翠柏掩映如画,庙南、北分别有蜿蜒曲折的山峪溪水由东向西,环绕庙宇潺潺流过,至西门外相汇,两山峪形若游龙,故名“双龙峪”。三皇庙为四合院落,由正阳门和西门之分,院内北面三间大殿是三皇殿,供有人类的祖先神农、伏羲、燧人神像;东面三间大殿是“碧霞行宫”,供有泰山奶奶、眼王奶奶和送子娘娘神像。紧靠三皇庙西门北侧有灵液,泉水常年不断、清澈甘甜,据说能解百病、延年益寿,善男信女者络绎不绝。泉西边有千年树龄的紫薇树,名曰“生死相依,辈出良材”。由三皇庙向北沿石阶而上,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穿过文化长廊,跨越山门,步步登高,直奔山顶玉皇庙。此处独设一院,红墙青瓦,三间大殿,供有玉皇大帝、四大天王神像。以前,每逢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五,此处有万人“香火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祈祷天尊,以求吉祥。
历史传说
中华民族始祖“三皇”的传说
三皇庙正面大殿供奉着我们人类的始祖:天皇、地皇、人皇,也就是伏羲、燧人和药神神农氏。“功垂盘古,福润华夏”这幅对联就是对我们人类三位始祖的真实刻画。
相传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奉为“火祖”。
伏羲氏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神农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一位勤劳、勇敢、睿智的部落首领,他是中华民族之祖、农业之祖、医药之祖、商贸之祖、音乐之祖等。神农亲尝百草,以辨别植物的药性。掌管农业,左手拿一“鞭”,抽打药草来检测药草有毒无毒给人治病。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中国汉族农业社会结构在此完成。
特别一提的是,山海经所著”昆仑”正是特指泰山而非今日之昆仑山。在这里纪念中华民族伏羲氏,燧人氏和神农氏,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7、王士店村
村庄沿革
王士店村位于夏张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泰东公路穿村而过。东邻龙门涧,西邻平官庄,南邻宁家庄,北邻北庄、青龙湖。 辖王士店村共一个自然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60亩,居民608户,1960人。
自元朝末年至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属“夏张驿”,宣统二年属夏张镇;民国初年(1912年),据《重修泰安县志·舆地志》记载为“贤亲区 夏张地方·王士店”。
1949年9月按数字为序,属泰安县十二区。1957年撤区并乡,王士店村属夏张乡。1958年9月,撤乡建社,王士店村属火花(夏张)人民公社。1959年春,火花、东方红两个公社合并为夏张人民公社,王士店村属夏张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政区改革时,属夏张办事处。1985年12月属泰安市郊区夏张乡,1994年10月,撤乡设镇,属泰安市郊区夏张镇。2000年4月属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
村名由来
因古时有一王侯曾在此围猎射箭,故名“王射箭”,元朝末年,有王姓来此居住,多以开店为业,故名“王氏店”,后演化为“王士店”。
自然地理
王士店村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村庄位于岭地之上,村北有王士店水库,村东有小泰山。村西原有王士店冶铁遗址一处,村南有新建王士店小学一处,村内有幼儿园一所。村民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大豆。每逢一、六(阴历)为集市。
王士店河主要流经该村,顾名。起于田家峪水库,注入夏张镇杜家岗村,由东北向南流淌。全长12公里,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河道平均宽度30米,汛期每年6月-9月,汛期水深1米。
风景名胜
小泰山
小泰山又名太平山。位于夏张镇政府驻地东北4.5公里,王士店村东,长760米,400米 ,平均海拔:300米,主峰海拔:320米,面积280000平方米,以松柏、果树为主。此山山势环拱,松柏掩映,登之最豁心目。山上有龙脖子山峰,产四棱或六棱白石英,色泽皎洁,登山者多寻其物。
清心观
小泰山上有清心观和碧霞行宫大约创修于明朝,《泰安县志》称之为“岱南第一奇观”,曾经辉煌一时,随着岁月流逝,现仅存2006年复建的碧霞行宫以及部分遗址。据传:汉朝初期,有泰山老奶奶居住于此,当地百姓都前来拜访,以此乞求太平生活,故取名“太平山”。
据记载:小泰山清心观曾有道主、道徒及勤杂人员共计二十余人,耕耘道田四十余亩大地,范围之大,影响之广,德望仅次于泰山碧霞祠。旧时,平日登山祈福者甚多,逢古历四月八日,小泰山上举行庙会,赶香赴会者,方圆百里,不下万人。在庆贺的几天内,成为了善男信女一年一度的登山降香还愿、祈祷求寿、求子、消病、灭灾的集中日期。官宦子弟、知士名人,也乘此良机、登山赏景,以豁心目。山下万人大会,山上行人熙熙攘攘至深夜不息。此传统至1940年-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阶段,日本侵略军在大会上抓人肇事(至今称为四月八打散),从此逐渐衰弱。解放后,1950年-1952年间,又兴盛一时。后来部分庙宇坍塌,仅存遗址。方圆五六百里有很高的知名度。
碧霞行宫遗址
明朝武宗正德(公元1506)年间,在此山前怀坐东向西建古庙一所,名曰:碧霞行宫,四层庙院,前院四间奎星楼,内有奎星,文昌等塑像。中院六间三皇殿,内有天皇、地皇、人皇、十八罗汉等塑像。三院六间奶奶殿,内有泰山奶奶、眼王奶奶、痘疹奶奶三尊塑像。四院三间大殿曰“观音堂”,内有南海大士及其弟子塑像。建道房十六间,系道人住宅。2006年仅复建碧霞行宫,清心观仅存遗址。
天鹅湖
泰山天鹅湖位于王士店水库,利用王士店水库开发的养殖旅游项目,自2010年开工,建设完成了7500余平方米的孵化室、种禽室和孔雀园,存养大雁、天鹅、孔雀总计40余种,珍禽1万余只,是省级规模化标准养殖基地。2011年投资340多万元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维修加宽主坝450米,动用土石方3万多立方米,垒砌了防浪墙、安装了路灯、硬化了道路、架设了桥梁、维修了预洪道。2014年,邀请泰山学院王雷亭教授为景区做了详细规划,着力打造以天鹅文化为主题特色,集珍稀禽鸟、趣味动物、乡村田园风光和特色养殖等于一体,具有鸟类观赏、人鸟(动物)互动、科普教育、特色餐饮购物、林果采摘等旅游功能的特色乡村庄园。景区分为入口服务区、趣味动物展示区、水上休闲娱乐区、百鸟生态休闲区四大功能区,主要设置小小动物园、两栖动物馆、候鸟放飞、水上观鸟、湿地拓展园、小猪乐园、儿童骑小马、儿童水上乐园、天鹅社区等娱乐项目。
村内著名人物
王国璋(原泰安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