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缘位置上来说,印度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喜马拉雅,前停印度洋,拥有广阔的平原。但是它的缺陷也很明显。因为地处热带,大部分地区都过于炎热,很大一部分国土是干旱少水的德干高原。
印度虽然人口众多,培养的精英也不少,但实际上大部分印度人都缺乏斗志。那些精英们甚至宁愿选择脱离国家出去给别人打工,也不愿留下下来建设本国。这也导致了印度内部的宗教问题、种姓问题,基础教育问题、卫生问题,以及工业基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印度虽然拥有核武器,但是投送载具十分拉垮,且至今都没进行过两弹结合实验。而且它还和同样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是宿敌。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开启“第六常”之争,印度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夹击中,自顾不暇。印度不要说与五常一起领导世界各国了,就连南亚都整合不了。
看来,印度“入常”的梦想短时间内是实现不了。那么,国际上是否有合适的替补队员呢?想必呼声最高的当属德国和日本了。
作为欧盟内部发声最大的国家,无论从国际影响力还是军工业和经济水平来说,德国似乎是能进入竞选“第六常”的角逐中的。但是,只要没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永远有两座大山摆在德国面前。一座是来自法国的碾压,一座是德国轴心国的身份。
每次说起德法两国在欧盟的影响力,大家总会认为德国是欧盟的核心。毕竟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呼声高者为大。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越位高权重的人其实越低调。相反,那些需要通过声音的大小去震慑他人的人,其实才没底气。德国,便给我们制造出了这种假象。
在欧盟内部,德国的声音确实大。然而这不代表德国话语权就大,德国也不可能借此就能追平法国。毕竟,欧盟于法国而言,只不过是手里一张好牌。即使没了它,凭借着五常的地位、独立核反击能力、非洲仆从国、全球部署的军事基地、以及各个外籍军团。法国的日子依旧能过的很滋润。
反观德国,自二战被美苏一分为二后,现在的德国早就不是当初春风得意的德意志了。直到九十年代初,德国的柏林墙才被拆除。作为美国海外基地最多驻军最多的国家,德国边境被美国驻军牢牢控制,主要工业区完全暴露在法国的核打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