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在中国元朝时期,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元朝时期十大历史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十、黄道婆(1245年?—1330年?),又名黄婆、黄母,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在这一段时间里,她不仅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而且还对纺织技艺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
黄道婆于公元1330年卒,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
九、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1218年成吉思汗于漠北召见,甚为赞赏,为左右员外郎,太宗时,拜中书令。
1219年随成吉思汗大军西征。勇略过人,正直廉洁,在朝廷内外威信很高。生前要求葬在瓮山泊畔,乃颐和园的昆明湖。耶律楚材墓在明朝时被毁,清乾隆时修复,改建为祠。耶律楚材祠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之北,内有乾隆皇帝御诗墓碑,巨冢是耶律楚材及夫人合葬的坟墓。
成吉思汗定燕,召为相,历事两朝,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元立国规模多出其手定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著有《湛然居士文集》、《西游录》。
青年时代任金朝开州同知。金宣宗迁都后,完颜复兴留守中都,辟为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破中都后,成吉思汗于漠北召见,甚为赞赏,称为“吾图撒合理”(长髯人)。次年即随军西征。后在窝阔台汗时期长参与议论军国大事,为窝阔台定君臣礼仪,立课税制度,使蒙古国粗有仪制和法制、国用充足。废屠城旧制,保全攻占诸地人民。设编修所、经籍所、印儒家经典,开科取士,渐兴文教,召用儒者。官至中书令。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乃马真后称制时,耶律楚材遭到排挤,渐失信任,他因此抑郁而死。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八、王实甫,名信德,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最著名的剧作是《西厢记》,流传到今天的杂剧一共有十三种,王实甫很好的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元代的口头语言,创造了璀璨的元曲词汇,堪称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文采派”代表人物。
王实甫简介:王实甫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王实甫生动的刻画了崔莺莺、张生和红娘,特别是红娘堪称是女中豪杰。这部戏是从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两部作品改编而来的,特别是故事情节与《西厢记诸宫调》情节变化不多,只是在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的成功。成为后世交口称赞的一部佳作。
王实甫不仅仅在杂剧上具有非常高的成就,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散曲流传下来,无论是杂剧还是散曲王实甫都具有非常高的成就,作品不仅仅语言生动活泼,具有非常高的美感,而且思想也非常的积极向上,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先进性,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是具有非常浓烈的进步的思想价值的。王实甫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堪称是当时的楷模。
通过王实甫简介可以看到一位思想先进,具有非常高的才华的剧作家的形象,王实甫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正是其作品非凡的艺术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