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能成为元朝的开创者,并非一路平坦,经历了很很多磨难,但忽必烈用对了一批汉人,使其成功崛起并入主中原当皇帝。
忽必烈是拖雷正妻唆鲁和帖尼的二儿子,与蒙哥是同胞兄弟。1216年出生,自幼生长在草原之上,练就了骑射之术。8岁时因射死兔子和山羊而被受到成吉思汗的喜欢,得到成吉思汗的拭指。所谓的“拭指”,是蒙古一种风俗,在小孩第一次打猎时,将内和油脂涂在他们大拇指上,祝贺他们的成功。
1232年,拖雷死后,忽必烈与兄弟们在唆鲁和帖尼的教导下,茁壮成长。拖雷的死有些奇怪,但拖雷儿子们在母亲严厉教导下,拖雷家族躲过了很多权力之争,也为拖雷家族崛起奠定了基础。
接触儒学窝阔台当大汗时,对汉地进行了分封,拖雷家族得到了真定府,于是拖雷家族与真定府便有无法分割的关系。1242年,燕京禅学大师海云和尚被召开拖雷家任兀鲁思,他还带着徒弟刘秉忠一同前来。
这个海云和尚不是一个简单的僧人,而是一个精通儒学的大师。而刘秉忠更是“於书无所不讯,尤邃於《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试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批诸掌”。
海云和尚的到来改变了忽必烈,期间忽必烈向海云和尚诗教佛法时,海云和尚则借佛法向忽必烈传授儒学之道,据程钜夫《雪楼集》记载,海云和尚曾对忽必烈讲:“宜稽古审得失,举贤措枉,以尊主庇民为务。佛法之要,孰大于此?”忽必烈又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乎”?海云乘机向忽必烈建议:“求天下大贤碛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此时海云和尚带来的刘秉忠便登台了。
正是刘秉忠向忽必烈讲了很多儒家学说,让忽必烈产生兴趣,此后忽必烈接受儒学并潜心学习儒家,可见他是最早一个接受儒学的蒙古人。因为儒学对忽必烈太深,后来海云南归后,刘秉忠留在拖雷府中,并对忽必烈进一步深化影响,忽必烈儒学造诣大涨。刘秉忠父亲去世后,忽必烈给其百两黄金,并派人送他回老家奔丧,服丧后,又立即让他进入府中。
刘秉忠开始向忽必烈系统提出他的儒家治国主张,涉及礼乐、典章、法度、纲常等方面。而且指出蒙古存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后来,一个叫赵璧的云中怀仁人因为通晓蒙古语被召至蒙古,向蒙古学生传授儒学,此人也受到忽必烈的重视,经常召他来为忽必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