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mm镜头
以18-55为例:
- 最上面那一环是调整对焦距离的(在“MF 手动对焦”模式时才有用);
- 中间那一环是调整焦距,拧一拧拉近、反向拧一拧拉远;
- 最底部那一环是调整光圈的(F值);
- 最底部两个按键,左边是防抖开关键(我默认开启);右边是光圈按键,用来切换是手动调整光圈还是自动光圈,如果选择手动,才能用上面的光圈环调整。
PS. 不是所有的镜头都有这些环或者按钮,举几个例子:
- XF 16-80mm,没有防抖开关按键以及光圈按键,自动光圈模式集成到光圈环里;
- XC 15-45mm,没有光圈环、防抖按键、光圈按键,也没有遮光罩;
- XC 50-230MM,没有光圈环、防抖按键、光圈按键。
屏幕信息
白色框框:代表焦点区域。
- 框框为绿色,则代表已对目标区域对好焦,此时按下快门就好;
- 框框为红色,代表对不上焦。大概率是距离太近导致的
曝光补偿:数值越大越亮;
快门类型:显示当前是自动快门还是机械快门;
ss快门速度:拍照所用的时间。数字代表多少分之一秒,如图的15代表十五分之一秒;如果数字后秒带”,代表秒,如15”代表15秒。一般拍运动的物体,该数值要足够的小。拍星空、流水等效果,则快门速度要慢一点。
F光圈值:虚化效果和进光量有关。数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大光圈有着更多的进光量以及虚化效果,但边缘画质可能会下降;
iso感光度:数字越小 ,画质越纯净,但需要更多的光;数值越大,需要的光越少,但噪点越多;
胶片类型:显示当前是哪种胶片模拟;
动态范围:拍照时可以更好的显示暗处细节。
手指图标:代表触摸屏的状态,其中:
- shot代表按下触摸屏,对触摸点进行对焦并执行拍照功能;
- AF代表仅对触摸点执行对焦功能;
- AREA代表仅挪动白色框框,需要半按快门才执行对焦操作;
- OFF代表关闭触摸功能
照片质量:如果不后期,可以使用FINE质量;如果需要后期,需要设置成FINE RAW质量,设置路径:IQ图像质量设置→图像质量。
档位类型:显示当前拍照模式处于什么档位,包括A门、P门、S门、M门还是auto档等等,这几者都可以设置曝光补偿、胶片类型参数,区别在其他设置参数:
- auto:自动模式,所有参数全自动,懒得调参数可以使用这个模式,全文终 ;
- P:程序曝光,可以设置iso、对焦类型,其他参数全自动;
- S:快门优先,可以设置iso、对焦类型、快门速度,其他参数全自动;
- A:光圈优先,可以设置iso、对焦类型、光圈,其他参数全自动;
- M:手动模式,所有参数均为手动模式;
- sp和filter都是auto模式的拓展玩法;
- 录像机图标:进入录像模式,需要手动按下快门键才能进入到录像过程;
- C1~C4:C档(自定义档位),可以自行设置特定的参数,每次拧到该档位,就能恢复到之前设置的参数,如C1可以设置拍人的参数、C2可以设置拍风景的参数、C3可以设置拍运动物体的参数。
档位类型上面的AF-C:代表连续自动对焦,还有AF-S代表单次对焦、MF代表手动对焦;
测光类型:显示当前的测光方式;
九宫格和绿色线条:九宫格用来构图、绿色线条用来判断拍摄对象有没有水平显示。设置路径:菜单键→设置(扳手图标)→屏幕设置→最后一页的显示自定义设置→勾上取景框和电子水平仪;
三、拍照的参数个人一般使用的档位是A门(光圈优先),使用中基本只需要调整光圈值、曝光补偿、iso,快门速度的参数,个人设置的参数如下:
光圈值:拍人拍物,光圈数值拧到最小;拍风景拧到8.0(白天)、晚上拧到4.0(4.0糊片的话就拧到最小值);抓拍高速运动的物体,拧到最小值;
动态范围:设置在DR400,设置路径:菜单键→IQ图像质量设置→动态范围,其中DR400需要的最低ISO为640、DR200需要的最低ISO为320、ISO320以下只能用DR100;
ISO感光度:
- 一般情况下,我都设置在640,为了上面的DR400;
- 傍晚拍高铁,推荐设置成3200,不然快门速度可能跟不上;
- 晚上户外拍运动的物体,推荐把数值提高到2000,如果物体有拖影,可以继续拉高到3200;
- 晚上户外拍静物,为了纯净感,也可以维持在640,但要求手持相机要稳(一般这个时候的快门速度很接近1秒),不然容易拍糊
快门速度:A档调不了,但是该数字变成红色,则建议提高iso的数值,直到ss快门速度变成白色(同理,S裆遇到F光圈红字,也需要提高iso数值);
拍照质量:个人会设置在FINE RAW,方便后期。设置路径:IQ图像质量设置→图像质量
切换拍照模式按键:个人常用的三个模式是第二个的高速连拍、倒数第四个的第二个胶片模拟包围、倒数第三个的HDR:
- 高速连拍:可用于抓拍人跳起来、火车驶来、飞鸟等;
- 胶片模拟包围:可以同时输出三张不同胶片模拟的照片,给选择困难症的人使用的,设置路径:菜单键→拍摄设置→胶片模拟包围;
- HDR:用来拍大光比场景,比如逆光拍摄。拍完后相机会处理几秒。
拍照模式切换
曝光补偿:画面太亮就减一档,画面太暗就加一档,宁可暗也不要过曝,太暗可以后期拉回来(当然也会有噪点);
录像时的对焦设置:不少评测都提到富士的录像会突然对不上焦,一直抽搐。看了B站一位叫丐帮帮主的视频,说是富士录像时的对焦判定过于敏感导致的,把对焦的灵敏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设置路径:功能拨盘拧到录像机→AF/MF设置→AF-C自定设置→上面设置成 4、下面设置成-1
Q按键
ISO键隔壁有个Q按键,点一下会在显示屏显示快捷按键,会在拍照模式提供12个快捷按键、在录像模式提供8个快捷按键。个人拍照比较多,至少会在12个快捷按键摆上拍照倒计时、屏幕亮度、对焦模式、眼睛识别/眼睛识别设置。
自定义这些按键的方法:在拍照/录像界面,长按Q按键,会自动进入到编辑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