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5日中午,北京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天空湛蓝无垠。首都机场上,排成列队的少先队员们高高举起鲜花,载歌载舞,迎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的到来。当田中角荣走下飞机舷梯的那一刻,中日双方的朋友都高兴极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周总理向田中表示欢迎:“欢迎你来!”田中微笑着回应:“很高兴能来到中国!”两个人的手随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关系是很敏感的。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是在*、周总理的亲自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民间推动才最终完成这一步的。但是,从二战之后一直到邦交正常化的这么多年里,作为战败方的日本,却一直没有向中国缴付赔款。
面对血海仇深的日本,为什么在中日会谈时,*放弃了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中日两国,从敌视走向和平,这其中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历程?
时间来到1945年8月15日,随着广播中日本天皇裕仁停战诏书公布日本投降的消息,全中国都沸腾了。这意味着中国历史14年的浴血抗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获得了胜利。于是,在1945年9月2日上午十点,美国战舰“密苏里”号停泊在东京湾,在这艘战舰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日本投降
这一份投降书下,凝聚着无数中国人民的血泪与冤魂。据统计,中国的抗日战争导致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人,各种损失折合为美元,其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要求罪魁祸首赔偿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于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外长王世杰指出:尽管中国不主张采取狭隘的报复主义,但在赔款问题上“因一本正义与公道之要求,以从事解决”。
为了协商日本赔偿问题,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经过两年多的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以剥夺日本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
作为受害最久、牺牲最烈的中国,自然要求获得日本总赔偿金额的较大比例。国民党政府坚持应该获得日本赔偿总数的40%,但其他国家并不同意赔偿比例的划分,仅同意中国占30%。在具体分配比例上,各个国家争论不休,问题也就一拖再拖,一直没有解决。国民党政府此时也没有心思顾及赔偿问题,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打内战之上。第一次关于战争赔偿问题的讨论,就这样流产了。
但日军战败总要先有些象征性的补偿。在《波茨坦公告》发布的两年后,1947年六月28日,中、美、英、苏四国代表汇聚在一起,通过抽签决定均分日本海军舰船。中国抽到了第二的顺序,即驱逐舰七艘,护航舰四艘,巡洋舰13艘,扫雷舰七艘及各型运输舰三艘,合计共34艘,总吨位达3.5余吨。
这样的抽签结果大家还是相当满意的,因为这次抽签得来的34艘战舰,无论是从吨位上看,还是从舰体的保养情况上来说,都比剩下几个国家抽取的要好一些。1947年七月开始,这一批军舰分四次抵达了国内。国人纷纷感到一丝欣慰,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34艘战舰,竟然是14年浴血抗战以来,日本对中国的唯一赔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