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金文
“戚”也有“小,切近”之义——
“亲戚”取“戚”中有戉“切近”之义。
如【诗·大雅】戚戚兄弟。【传】戚戚,内相亲,犹亲亲。
又如【论语】小人长戚戚。
戚戚,忧貌。【诗·小雅】戚戚靡所逞。笺云。戚戚、缩小之貌。
02
“戉”是什么?
▲ 戉-小篆
“戉”,象形独体文,小篆字形。象大斧之形。
本义:大斧。后作“钺”。
“戉”,虽后用青铜金属制“钺”所代,但其最初产生为石制器物,“戉”字产生的自然特性为玉石材质。
▲ 戉-甲骨文
在春秋时期军事著作《司马法》中记载:“夏执玄戉,殷执白戚,周左杖黄戉,右秉白髦。”
其中,秉:把,握。髦:旄,指旗子。
其意思是:夏朝时手持黑色的大戉,殷商时手持白色的小戚,西周时左手持杖黄色大戉,右手把握白色飘动的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