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尉迟恭,则又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
尉迟恭自然不是虚构出来的,但是与小说的记载也有着一定的出入。不过尉迟恭的确是一员猛将,早年在宋金刚手下也的确让唐军吃尽了苦头。
尉迟恭后来归降唐朝,与李世民关系非同寻常,更是数次救了李世民的命。比如在洛阳之战中,李世民孤身犯险,被王世充手下将领单雄信追击,正是尉迟恭及时赶到,李世民才能免于一死。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尉迟恭也不能算得上第一猛将,虽然唐太宗说过他和尉迟恭一人执弓一人持矛便可天下无敌,但实际上,在武力的角逐和冲锋陷阵上,有一个人却更受李世民青睐。
墓志疑云1974年,在河南洛阳出土了一方墓志,全称为《唐故常州义兴县令上柱国秦府君墓志铭并序》,这里的秦府君是一个叫秦怀道的人。
秦怀道在唐代算不得什么大人物,正史中更是寥寥数笔,但是秦怀道的父亲秦叔宝的名字却是家喻户晓。
秦怀道因为父亲秦叔宝的缘故,蒙荫为千牛备身,也就是宫禁侍卫,好比文官子弟的兰台郎。后来外放州县,承袭爵位为开国县公,履历极为一般。
在《秦怀道墓志铭》中记载了部分关于秦叔宝的事迹,大概是说他的父亲秦叔宝,曾经跟随李渊李渊征战天下,并且生擒了尉迟敬德,短短几句,的确是颇为惊人。
但是我们并不能根据他曾经生擒尉迟敬德就断定秦叔宝可以作为隋末唐初的第一猛将,在我看来,这段不长的记载有两个疑点。
- 与宋金刚的作战中,指挥者到底是李世民还是李渊。
- 秦叔宝在生擒尉迟敬德的作战中,他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先来解答第一个疑点,无论是“两唐书”还是《资治通鉴》,关于这场“柏壁之战”的记载都是李世民作为指挥者,但是墓志中的记载也说的过去。
毕竟李世民当时还是秦王,秦王为臣子,李渊为君父臣的功劳自然是君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