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谁的后代,中国回族的祖先是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07:36:41

回族人由于多与汉族人交错杂居,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也有编修家谱的传统,其中的一些家谱还对自己的家族来源有详细的记载。如据《赛氏总谱牒》《赛典赤家谱》《咸阳世家家谱》《马氏家乘》《马公墓志铭》《明史·郑和传》等记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原姓马,本名三宝,出身回族,是阿拉伯圣王穆罕默德的后代,始祖所非尔曾任西域天方国普化力国王,生活在今中亚的乌兹别克一带。

回族是谁的后代,中国回族的祖先是谁(1)

后来,普化力国遭受邻国侵略,所非尔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与弟艾尔沙等5000余人一起归顺宋朝,先后被封为宁彝侯、庆国公,居住在咸阳(今属陕西),所非尔的后代也在咸阳一带生息繁衍。到所非尔的玄孙马哈木时,在宋朝袭封昭庆王爵。宋亡入元,初任平章政事,后又被委以总督天下军务的重任。马哈木之子赛典赤·赡思丁被元朝封为咸阳王,官至中书平章事,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元世祖之命出镇云南,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去世后也葬在云南,后被尊为这支人的入滇始祖。他有子5人,其中长子纳速刺丁、第三子忽辛、少子马速忽都曾在云南任职。此后,马速忽生拜颜,封淮安王,任云南行省柱国左丞相。拜颜生察儿米的纳,封滇阳侯,官至荣禄大夫、上柱国。察儿米的纳生马哈只,袭爵滇阳侯。马哈只有子2人:长子于明初随例改为汉名马文铭,次子马三宝,即郑和。郑和在还没成年时因家乡发生动乱,被前来镇压的明军俘获,与其他人一起押解北上,到达当时的都城南京,分配在燕王朱棣府中服劳役,后来又因容貌英俊而被处以宫刑,成为宦官,燕王出镇藩国时也随同前往,并因在郑村坝立功而被赐姓郑,由回族马姓成为回族郑姓人。此后又有了奉命七下“西洋”的经历。他晚年时以兄马文铭之子马赐为嗣,更名郑赐,发展繁衍至今,分布在江苏南京和云南昆明等地,其中在南京的郑姓人已传了20多代。另外据报道,在泰国的清迈也居住着由云南迁去的郑和后裔。

郑和及其家谱中所记载的其家族历史在回族家谱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从中也可见回族历史的发展历程。有些回族家谱把家族的历史追溯得更为久远,甚至与阿拉伯人进入中国的历史联系起来。如在山东济南济阳县孙耿乡大路村收藏的一部回族张姓家谱上刊载有一篇《济阳丁家庄祖茔碑》碑文,撰写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其中记载其家族是在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河北孟村迁来, “盖始祖讳斡歌士, 自隋开皇七年,由天房始入中国,首建怀圣寺于粤东之羊城。卒于北郭桂华岗。后人于前明永乐二年,自直棣孟村迁移济邑城西,布居丁家庄及大路等庄。此祖之实迹,故知渊源之有自也”。这里提到的其始祖斡歌士,又作宛葛斯,全名艾布·宛葛斯,隋开皇七年(587年)来华,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来华的阿拉伯人。宛葛斯在唐贞观六年(632年)抵长安,唐太宗为其敕建大清真寺,去世后墓在广州城外流花桥畔。再如在山东青州回族《杨氏世谱》中,也记载其祖先原是元朝官员,住在元大都羊市头角。明朝攻取元大都后,担心出身回族的官员帮助蒙古人,下令他们离开大都,一律南迁,这支回族人便逃到青州。因为曾居住在羊市,改姓羊,后又改为杨。又据福建泉州《丁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始祖是元朝的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曾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他的后代名谨字慎思,后来迁居泉州。由于“慎思”与“赡思”同音,便取赛典赤·赡思丁的“丁”字为姓,丁谨也成为泉州回族丁氏一世祖。又如江苏扬州普哈丁墓园《张氏宗支图》载,张氏始祖札木赤,元初入中国,其3世张忻因善箭术赐张姓,为明嘉靖时武骑都尉,后封张忻为昭勇将军,去世后葬普哈丁墓园。沈阳《六箴堂张氏家谱》载,东北张姓原居“金陵、其先西籍……始祖锁壁公张伯韫,以选遭国子监肄业,优贡生,布政司照磨,其次子张质任太医院侍诏……甚称祖医世家”。

回族家谱中不仅有家世源流等基本内容,有些家谱的内容还像汉族家谱一样完备,谱前序文大多也在涉及修谱缘由、修谱意义、对后人戒勉等内容的同时不乏教育意义。如王瑞亭在济南回族《张氏谱书》清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年) 序文中说:

张氏之谱何为而作也。尝见世之谱牒无征,同宗视若途人,文献失考,至亲等于疏逖。此固先人之不幸,亦后世无贤子孙追溯而联属之也。张氏自明迁居以来,族大支繁,聚散不一,傥不续修谱书,如世远年湮,将至觌面而弗议矣。有十三世讳大文者,曾商及族人,续修谱书,但草创未就其事中寝。至大文公之孙,有名连升字云斋者。承祖之志,与合族共议重续修焉。凡考察详明者,书之,未有确据者,阙之,旧谱中遗漏者,补之,颠倒者,更正之。而此谱成矣!噫!云斋亦贤矣哉,可谓善继祖之志,善述祖之事者也。先人有灵,亦当含笑于地下矣。由是尊卑分焉,长幼序焉,传之数百年,而推原其始,犹然父子融融一室也;分之数百家,而进溯其初,依然兄弟怡怡一堂也。而今而后,不失张氏旧家之风,庶几相传于无穷矣!

同谱张连升序文也说:

盖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有史而治乱备载,家有谱则世代有征。上以绍祖宗之统,下以贻子孙之谟。谱之所关者,大矣哉!我张氏历代久远,谱牒无征,所可叙者自大明成祖永乐二年,由二龙岗从龙北迁,于燕功臣各给宦田得占产以为世禄。余张氏因居赵河庄遂家焉,至三世分为十门。其后或盛或衰或兴或废,或聚住本庄,或迁于他处,或栖居庄田,或依讫亲故,世代愈远,情谊愈疏。此谱书之不可不续修也,别宗派者于斯,明尊卑者于斯。愿吾族忘富贵贫贱之迹。笃其恩义。化智愚贤否之见,联以性情。见有善者勉之,以为吾族光;见非善者戒之,勿为吾族辱。乐则相庆,不忘亲爱;忧则相恤,莫幸灾祸。深水源木本之恩,绵百世一脉之传。此则续谱之志也夫,此则作序之意也夫。

由上可见,上述序文在陈述修谱原因和目的之外,还要求族人如何做人,修身齐家,具有与家训或家法族规相同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作者:王大良

* 文章来源:摘编自《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王大良编著,气象出版社,2017.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