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40年8月21日: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动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与日军作战,史称百团大战。
8月21日百团大战打响。
客观来说,百团大战对日军是不小的打击,最初目的主要是改善八路军不利的战略态势。
华北日军从1939年开始重视八路军,开始集中大部队进行扫荡政策。
自然,扫荡是能起到短期效果,日军又开始使用“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
到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敌后作战已经较为困难。
八路军控制的县城基本丢光,相当一部分根据地也变成了游击区甚至敌占区。
此时的八路军,在敌后进行作战已经非常困难。
官方资料这么写:日军的“囚笼政策”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根据地之间隔离了开来,八路军被封锁在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华北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山区转战的八路军,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严重不足,饿着肚子打游击。另一方面,八路军根据地人民深受日军的祸害。日军所到之处,见人即*,见屋即烧,见粮即抢,见女即奸。就连贫苦老百姓生活用的锅、碗、瓢、盆及生产用具,也未能幸免,许多村庄变成灰烬,片瓦无存。
好在日军的囚笼政策似乎比较成功,也有巨大的漏洞,就是兵力不足。
以百团大战作战的地区为例,日军平均每个师团需要分散驻扎在至少200处,每平方公里只有0.37人。
相当于北京颐和园这么大的地方(3平方公里),也只有1个日军而已。
日军很多据点以排甚至班为单位,有的甚至只有半个班,相距遥远,难以互相支援。
而伪军和伪政府实力有限,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八路军集中正规军就有20多万人,还有大量游击队和民兵。
面对八路军数倍兵力的袭击,日军一度损失不轻。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9月10日破袭战很成功,八路军随即开始了1940年9月22日-10月5日第二个阶段的攻坚战。破袭战只是破坏敌军道路、交通和袭击小据点,攻坚战则需要攻打县城和重要据点这种目标。
然而,破袭战作战并不成功。
事实证明,缺少重武器和攻坚训练的八路军,很难吃不掉日军比较坚固据点。
这种情况下,日军集中5个独立混成旅团,从1940年10月6日到12月5日开始报复性扫荡,这是第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