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入秋,秋季已经越来越浓了,天气明显开始变凉,虽说中午温度高,但是早晚天气已经有点冷了。在北方穿单衣已经不行了,光头这边晚上气温也有点凉了。随着温度的变凉,再不去钓鲢鳙就要等到明年了。
秋季尤其是仲秋,对于钓友们来说也是钓鲢鳙很好的季节,此时鲢鳙为了应对冬季的来临,大量索食,我们从仲秋钓获鲢鳙较为肥胖也可以看出,它们吃食的*很强烈。那么野钓鲢鳙需要注意什么呢?主要有几点。
一、天气晴朗的天气
鲢鳙对温度比较敏感,气温低的时候不太活动。由于秋季天气已经变凉,阴天或者雨天垂钓鲢鳙收获不太好。选择艳阳高照的天气,由于太阳直射,水表面升温较快。鲢鳙在水表面很活跃,特别是在早上太阳出来一会后,水表面温度升高后,经常可以看到鲢鳙的水花,这也是鲢鳙追逐水温的特征。所以在天气变凉后一个好的天气是钓鲢鳙的前提。
二、钓鲢鳙水深
秋季钓鲢鳙水深怎么选,最常见的说法是早晚钓深,中午钓浅,这个说法也不错,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光头在8月16也就是中秋节放假后钓鱼的时候也碰到个情况,给大家聊一聊。
那天早上到河边,忘了带6.3以上的主线,只能用5.4鱼竿钓鱼,(光头在微头条也说过),大水面打重窝钓鲫鱼、鲤鱼、鳊鱼,(窝料菜籽饼和玉米)但是用5.4鱼竿只能钓浅水,水深大概1.7米,河道内水是浑水,钓浅影响不大。南风天,天气闷根本没口。天气很好,太阳出来一会后就感觉有点晒,大概早上7点半左右,明显看到窝子前面鲢鳙水花和鱼泡。
当时以为3 2线组几斤的鲢鳙没问题,本来也没打算钓鲢鳙,还是用的搓饵钓底。不一会浮漂就有动静了,浮漂上一目下一目,在下一目的时候,提竿中鱼,劲太大了,提竿就拔河切线了!应该是鲢鳙在水底吃饵,不是正口。
当时想着鲢鳙也不是目标鱼,也没带鲢鳙线组和鱼钩饵料,最多在用大一号线组,挂上失手绳换4 3线组6号伊势尼,抛竿入水没一会一个钝口,提竿中鱼,冲劲真大,立马扔竿,是条大白鲢,失手绳放完没回头,又是切线!(由于水面大,5.4鱼竿钓的浅滩,水太浅,中鱼后鱼儿窜进深水逃跑,不回头)
这时候已经9点多了,水温上升后窝点附近水花也没了,鲢鳙泡也没了。
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有时候也不一定非要早晚钓深,中午钓浅。主要还是看天气,天气好,水表水温上升快,鲢鳙在浅水不是不可能。光头觉得现在钓鲢鳙,还是不要钓太深,水太深自然就升温慢,不一定有鱼,有鱼不一定有口。一般水深2-3米钓1米多就可以了,水深3-4米钓1.5米左右就不错。
其实钓友们都知道,不管是钓鲢鳙还是钓其他鱼,什么钓深钓浅。其实打好窝子后一般当天都不会随意更换窝点,最多是浅水深水各打一个窝子,哪里有鱼去哪钓,或者用两根鱼竿。在垂钓中经常更换钓点的钓友真不多。一天时间本来就很短,随意更换钓点更没鱼!
三、钓鲢鳙打窝
只有确定鲢鳙进窝才能注意力更集中,那么钓鲢鳙怎么打窝呢?
钓友们都知道,鲢鳙是滤食性鱼类,所谓的滤也就是过滤,鲢鳙的腮就像过滤网,过滤水中浮游植物和悬浮的饵料。鲢鳙的大嘴是靠吸食水,然后鱼腮过滤水中的食物,把水通过腮排除体外,食物留在口中,吞入胃里。(这也是鲢鳙能够净化水质的原因)那么我们打窝要符合鲢鳙的生活习性才能收获更好,这时候就需要打颗粒小雾化好的食物。
一般最常见的钓鲢鳙窝料是菜籽饼,或者酸、甜、馊、臭味的商品饵料。这类饵料由于颗粒细,打窝后有些会行程成一定的悬浮状态,窝料的味道加上打窝后行成的雾化带,再加上味道很大很容易诱惑鲢鳙进窝。
光头夏季在河边碰到一位老钓友钓鲢鳙,他钓得不错收获不少。后来聊天中得知,他家是卖菜的,有时候豆腐卖不完就让他自己发酵。豆腐臭了以后打窝钓鲢鳙,诱鱼效果很好。(但是后来想了想,这个方法我们不适用,因为味道太大了,一般人放家里发酵后那个味道真受不了!)真正靠自己去做鲢鳙窝料的钓友不多,因为鲢鳙窝料很便宜,一般都是买商品饵。
四、确定鲢鳙进窝
野钓鲢鳙确定鲢鳙进窝很关键,打完窝子鲢鳙没进窝的时候,不太需要注意漂相。鲢鳙有没有进窝很好分辨。由于鲢鳙善于跳跃,经常会在水中拍打水面,如果听到或者看到窝点附近有这样的动静就说明鲢鳙进窝了,这个时候要注意浮漂动静,说不定下一刻就吃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