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一语成谶。
五月离殇,春光老去,繁花落尽。叹落花如雪,一片一片,美而伤感;惜红颜已去,一丝一缕,尽数回忆。从此,人间再无陈晓旭,天堂多了林妹妹。
曾经的曾经,暗香浮动,起起落落。让我们在斑驳的影像文字中,追寻陈晓旭的印记。不了解时,一切的一切是因为喜欢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了解之后,我变得是喜欢那个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
一
她可爱,平和,心怀感恩。
在2006年北大光华的演讲中,她温柔优雅却不失可爱俏皮,偶尔也会紧张,也会忘词。
仿佛站在上面的不是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的人,不是二十几岁就已成名并家喻户晓的陈晓旭。站在上面的仅仅只是一个最真实最朴素的人,一个并不擅长言谈但是却充满智慧的人。
对于曾经断送她芭蕾舞表演之路的老师,心怀感激,陈晓旭认为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她也不会阴错阳差的扮演林黛玉;对于曾经拒签她出国的人,她也心怀感恩,说那个人肯定知道她离开中国,就会像一颗无根之树。“我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文化,所有的东西,都是在中国播下的种子,此地播下种子不可能期望到另一个地方去收获”,她对祖国始终怀抱赤子之心。
二
她勤奋,认真,力求最好。
她对待每件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小时候梦想做个芭蕾舞演员,非常用功,十二岁时就已经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
全国选拔宝黛钗的演员时,陈晓旭在自己的毛遂自荐信中,把对红楼梦和林黛玉的理解写了好长好长几页纸,寄给导演,同时还附上自己写过的一首诗《我是一朵柳絮》。王扶林导演认为这很难得和特别,在他们接触的所有的十几岁的演员中,没人会写对《红楼梦》和角色的理解,所以亲自给她回信,让她去北京面试。
在拍摄《红楼梦》时,有一次孙导突然告诉陈晓旭,大后天拍“黛玉抚琴”。她呆住了,“怎么个拍法?我可是个不通音律的人呵。这样韵味深浓的戏,一个对古琴一窍不通女人怎能演好呢?我暗暗着急。找替身吗?决不!”第二天一早儿,陈晓旭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跟着一个弹古琴的老师学起来。经过两天的努力,导演看后都赞叹道:“好!没想到,你还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哪。”
之后从商,第一年便有四五百万的营业额,这样的成绩也因为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个订单都是非常用心帮他们做的。在帮助一个即将*的药厂做广告时,大费周章极具创意的举办“名人桥牌宴”。陈晓旭常被问到,“你做广告非常成功,是不是跟你演过林黛玉有关?”晓旭回答,一开始有很大关系,后来就完全没有关系了。‘林黛玉’对生意没有什么帮助,有理性的商家绝不会因为你是‘林黛玉’就与你合作,但‘林黛玉’仍无形地带来一些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