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战争中身先士卒,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屡创金军,因此金国贵族感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还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1140年,岳飞率军北伐,与金军将领完颜兀术率领的重兵在郾城(河南郾城)相遇,岳飞大破完颜兀术的“拐子马”军阵,完颜兀术感叹说:“自从故乡起兵,靠此制胜,今竟如此。”金军退守开封后,岳飞率兵追击至离开封四十里的朱仙镇。此时北方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切断金军粮道,准备迎接南宋部队。完颜兀术束手无策,打算放弃黄河以南地区,退守燕京(北京)。
此时的皇帝赵构害怕在岳飞的压力下前皇帝被释放回国,从而影响自己的皇帝宝座,再加上大臣秦桧在皇帝的指使下,正与金朝谈判。于是,宋高宗下令岳飞率军撤退,在一天之内,宋高宗连续颁发了十二道命令,每道命令都用“金字牌”送达(金字牌送达的命令,驿马每天飞奔二百公里),用以造成严重压力,使岳飞不能反抗。岳飞在接到第十二个金字牌时,他不能不退,否则就是叛变。他向拦在马前恳求不要撤退的民众垂泪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岳飞回师后,宋高宗想起岳飞要接前皇帝回国的话语,仍感后怕,于是先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剥夺了岳飞的军权,接着又指使秦桧诬陷岳飞谋反,逮捕岳飞下狱。南宋将领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是不是真的谋反时,秦桧回答说:“莫须有。”韩世忠叹息:“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服天下人心?”但是岳飞还有他的儿子岳云及他的几位部将仍被处死。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处死,张宪和岳云被绑赴临安城的闹市众安桥处死。张宪和岳云被害以后,后人在众安桥西的资福弄、枣木巷建有忠烈祠以祀二人。绍兴二十年,殿前司后军小校施全激于义愤,刺*秦桧,可惜未成功,被分尸于众安桥。当地百姓怀念施全惨死,在众安桥上修有施将军庙。岳飞和张宪的家属则被流放到岭南和福建,宋高宗亲自下旨规定,“多差得力人兵,防送前去,不得一并上路”,他们的“家业籍没入官”。
在岳飞无辜被害后,对岳飞一向仰慕的狱卒隗顺正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朝野遗纪》记载为“狱卒隗顺负其尸出,逾城,至九曲丛祠中。故至今九曲王显庙尚灵。顺葬之北山之誑”。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隗顺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以后朝廷给岳大人平反后,如果找不到他的遗骨,必定会悬赏来寻找,到时候你告诉官府:岳大人的棺材上有一个铅筒,上面有大理寺的勒字,那是我埋葬时所作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