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狗人士来说,也许心中会有这样一个疑问,狗爱我们吗?它们是否也像人类爱它们一样爱我们呢?这种情感是爱还是别的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许多科学家已经有过研究,结论我们后面再说。
历史上,在“狗是否有情感”这个问题上曾引发过争论。像“爱”这样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还是许多动物都有的?还有那些已经融入人类社会的哺乳动物又是否例外?为此,人们争论不休。
其中一方认为,哺乳类动物拥有共同的祖先,狗拥有人类的部分甚至全部情感,只是程度上和人类存在差异而已。那么很大程度上,狗一定是“爱”着自己的主人的。
另一方以医生为代表,他们认为狗应该只是作为医学实验的对象,而“狗是否有情感”这种想法既不专业,也不道德,甚至可能阻碍医学进步。
时至今日,许多动物学家仍然不认为人类以外的动物拥有“爱”这种情感,因为他们认为“爱”的概念太过主观。对于什么是“爱”,这个宇宙终极问题,科学家与文学家等,都提出过不同的定义,却始终没能达成一致。所以,在谈及人类与狗的关系时,动物学家更愿意用“依恋”这个词。
动物学家重新定义了这种关系——依恋是爱的一种表现,而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动物可以从依恋对象那里获得安慰,人也是如此。在描述人类与狗的关系时,“爱”可以作为日常用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并没有问题。但在专业的场合与科学论文中使用显然不适合。
狗对人类的情感科学家的多项实验结果表明,狗对人类的依恋心理,的确是可观察到的。它们表现得与人类儿童大致相当。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狗更多时候会待在主人身边;而当狗和陌生人单独相处时,狗更多时候待在靠近门的位置。
一项实验对比了狗与狼,同样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狼不会像狗那样对饲养员产生依恋。实验中,狗和狼既能看到食物,也能看到照顾它们的饲养员。许多狗在发现食物的同时,也会跑到饲养员面前寻求抚摸和关注。狼呢?显然就只对食物感兴趣。
还有另外一项实验,饲养员假装被困于一个箱子里,他们的狗看到后,马上表现出一副焦急、担心的状态,一边用爪子不停地挠箱子,还一边发出悲伤的叫声,迫切希望饲养员脱困。
“狗真的很依恋它们的主人,就像小孩对父母一样。”动物学家说。
或许大家都知道催产素的生理机制,这种激素与哺乳动物愉悦的情绪状态有关。催产素对人类尤其重要,女性生产哺乳,人们相互拥抱时,都会分泌这种激素,促进依恋关系的形成。当一条狗对另一条狗产生依恋时,它们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激增。
有趣的是,狗对人类产生依恋时,催产素水平也会激增。事实上,当狗和人类彼此对视时,双方的催产素水平都会迅速升高。在一项研究中主人和狗对视半小时,他们的催产素水平都升至原来的两倍以上。
狗喜欢社交是由基因决定的狗为什么对人类有如此强烈的依恋感?通过基因分析,科学家有了一个最重要的发现,狗天生就喜欢社交,也就是说,它们的社交能力是由基因决定的。GTF21和GTF2IRD1 被认为是“社交基因”,会影响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社交行为,而当这两个基因发生特定突变后,动物的社交倾向就更明显了。
在这两个基因上,平均每条狗携带着 2~4个插入突变。狗的种类不同,携带的突变数量也不同。携带6 个以上突变的狗很少,但并不是没有。
狗之所以不同于灰狼,能像现在这样和人类互动,确实和基因突变有关。另一方面,食物可能也在狗狗发展出更强的社交能力的初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早期的狼,两个“社交基因”上的突变很少,只有一两个插入突变。但这已经足够让它们更具社交倾向,从而在与人类的互动中受益。随着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狼的基因突变发生得更加频繁,让它们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狗。
这意味着狗的演化有很大部分归结为两点:适应环境,并且发展出更善于与人类相处这一特性。这一切都记录在狗的演化史中。
科学家的基因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狗容易对人类产生依恋,以及这种依恋关系是怎样形成的。这让我们更加好奇:对狗来说,依恋是什么感觉?狗回馈给人类的爱与我们对它们的爱存在相似之处吗?科学家又是如何界定这一点的呢?
最终结论100 多年来“狗是否有情感”这个问题在科学领域一直没能取得进展。然而,新的研究设备和方法为其带来了改变让科学家发现了一些新线索。
科学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设备对狗的大脑进行分析,成像结果表明,狗产生情绪时,特定脑区的神经细胞会更加活跃,这与人类大脑的情况大致相似。不只食物奖励能激活狗狗大脑内的愉悦中枢 ,当主人突然出现时,狗狗也会感到 “惊喜”,愉悦中枢也会变得活跃。甚至主人不露面,仅是主人的气味也足以让狗狗兴奋和快乐起来,就像一个成年人看到白己的孩子,或者孩子看到爸爸妈妈。
至此,科学研究揭示了狗对人类的依恋。100 多年前,科学界和文化界对“爱”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但得益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们的看法越来越一致。
所以,结论是什么?狗与人的关系就是爱,或者是非常接近爱的情感——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