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送文章多久才能收到,为什么会收到自己写的的推送文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3:22:33

关注我们

周三到了,我们的“阅读•你问我答”专栏又与大家如约见面了。

今年的世界阅读日,我们向读者发起了征集:关于阅读,你有什么困惑?

推送发出之后,收到了来自读者的很多问题,我们从中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邀请具有阅读教学、语文试卷命题经验的于晓冰老师来为大家解答。被选中问题的读者将获得我们的赠书,此征集仍在进行,欢迎有阅读困惑的读者朋友们在文章下方留言。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必读书必须要读吗?时间紧怎么办?有更快的读书方法吗?”

阅读推送文章多久才能收到,为什么会收到自己写的的推送文章(1)

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具有20余年一线教育经验,“减法教育“践行者;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唯一创作者;著有亲子家教畅销书《减法教育》。

我们一起谈谈阅读

网友“无名氏”提问:

说说我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

1.请问学校布置任务需要看的书,有一些实在是不感兴趣,看了一半便丢弃在角落,现在初二了,学习开始紧张起来,看书却又发现时间很少了,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2.在书上批注,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方法,让排版清晰明了,整洁,一下就能看出重点呢?

本问答系列的前两篇,都是家长的提问,今天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位正在上初中的同学提出的。属于和自身密切相关的特别真切的问题。我把这位网友的提问,进一步归纳总结为三个问题,就是本文题目所涉及的三个问题:必读书必须要读吗?时间紧怎么办?有更快的读书方法吗?

下面分别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一 必读书必须要读吗?

要想搞清楚必读书是不是必须要读,首先得厘清什么是必读书。大约有人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所谓必读书,就是必须要读的书,这有什么厘清的必要呢?

不要马上下这样的结论,实际上,很多似简单的问题,果真深入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简单。比如,《几何原本》与《骆驼祥子》,哪一种是必读书呢?初中生朋友可能毫不犹豫地回答,《骆驼祥子》是必读书。

可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可以称之为数学领域的“圣经”,被历代的数学家所研究,尤其是有志于几何学研究的学者反复研读,《几何原本》就对他们而言就是必读书,他们可以不读《骆驼祥子》,但是必须读《几何原本》。

那为什么初中生朋友会毫不犹豫地认为《骆驼祥子》是必读书呢?因为《骆驼祥子》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而且,中考的名著阅读中还可能会考到。因此,对初中生而言,《骆驼祥子》理所当然是必读书,而《几何原本》则不必读。

实际上现在的所谓中小学生必读书,就是《课程标准》指定的,并且考试可能要涉及到的若干种书籍。一定意义上来说,必读书和“必考书”画上了等号。

如果为了应对考试,考试范围内明确规定的某些名著,肯定必读,如果不是考试范围内的,则不一定必读。为了考试的读,和自己喜欢的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读法,这个我们会在第三个问题中详细谈到。

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使是《课程标准》指定的那些所谓必读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版次的《课程标准》对于所谓“必读书”要读哪些,规定不尽相同。比如,在2022版的《课程标准》中,就推荐了《红星照耀中国》,而2011版的《课程标准》中,却没有明确提及这本书。

大约有人会觉得某一本名著不读,于是就会有很大损失。我的意见是,偶尔错过,并不会造成什么无法弥补的损失。事实上,名著中所讲的一些道理或者认识是相通的,不读这一本,读了那一本,也能有相应的收获。更何况,你今天不读,不意味着明天也不读呢,说不定某一天就又拿起来读了呢。所以,不要纠结于读这一本还是读那一本的问题。

我一贯倡导,没有所谓必读书,而只有必须读书。要持续不断地读,要广泛地读,要高质量地读。很多书,并不是读了立刻就会有用,读书所发挥的作用,是缓慢而长效的。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大多数人看来,可能属于消遣类的作品,算不上名著,更算不上必读书。可实际上,武侠小说属于综合性著作,既包括文学的,历史的,政治的,也有文化的、地理的、经济的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读了这些武侠小说,在不经意之间输入的相关内容,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发挥作用。

比如,偶然间我给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讲到韩愈的《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他马上说到,确实如此啊。然后巴拉巴拉罗列了一大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超越师傅的例子。你看,因为有了这个阅读储备的支撑,于是他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理解得就更具体更深入了。那是不是一定要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才能获得这样的感受呢?也不是的。读各种名人传记,读到学生如何青出于蓝,超越他们的老师,也能获得同样的认识。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需要明白一个基本原理。不要过度区分哪些是必读书,哪些是不必读的书。唯有一件事要牢牢记得,不管在什么年龄,身处什么环境,都必须要读书。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 时间紧怎么办?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小学阶段因为学业不太紧张,所以还有时间多读一些书,等到上了初中,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必然会挤压阅读时间。这种想法也会传递给学生,觉得初中阶段开始,因为学业紧张,就没时间读书了。如果时间太紧张,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呢?

先不告诉诸位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先听我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欧阳修的关于“三上”的故事。欧阳修在一篇散文中这样写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意思是“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为什么会在“三上”呢?欧阳修解释道:“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大概只是因为只有这些时候才可以构思吧)” 欧阳修觉得在“三上”可以方便构思文章,这实在是既谦逊又幽默的说法。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表达呢。有多少人把“三上”的时间在不经意之中就浪费掉了呢?

讲完了欧阳修的“三上”,再说说董遇的“三余”。

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儒家学者。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可是,他却不愿意轻易教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一段文献记载。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魏略·儒宗传·董遇》

这段内容什么意思呢?有人想跟从董遇学习,但是董遇不肯教,他对这个人说:“必须在向我求教之前,先把文章读一百遍再说。”“百遍”当是虚指,意思是很多遍。并且董遇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当“先读百遍”,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季候时令中多余出来的时间。”

看到没?“时间紧,任务重”,于是没时间完成,这不是今人才有的问题,古人也有。董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他和欧阳修一样,都善于充分利用时间,尤其是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讲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会嗤之以鼻了,这个讲法没什么新意,老一套嘛,说来说去,不就是鲁迅说的那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可是,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再挤,也不能挤出来25小时呀。不管怎么挤,我们都无法让一天的时间无限延长,而且,这种挤时间总有一个边界,不能完全以牺牲睡眠、休息甚至吃饭的时间为代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都是一天24小时,有人就有时间读书,有人就没有时间读书?道理又何在呢?这就要听我讲另外一个故事了。

如果给你一个大的瓶子,给你一个可以装到瓶子里的大石块,然后还有一些碎石子,沙粒乃至水,让你把这个瓶子尽可能填满。那你会如何去做呢?正确的顺序一定是先放大石块,然后再放碎石子,然后再放沙粒,最后才是水,这样才能逐渐地把每一个缝隙填满。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是多老套的故事啊,不还是重复鲁迅的名言所讲的道理嘛,不还是暗示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吗?

别急,现在请你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大瓶子里倒出来,放到水盆里,然后颠倒一下顺序,先把水装进瓶子里去,再把沙子装进去,再装碎石子,最后装大石块。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会发现,这个大石块装不进去了。如果你不提前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去,那么,你可能就永远不再有机会将它放进去了。

这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在学习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思考,属于自己的那最大的石块是什么?是做练习,还是阅读,抑或是其他内容?如果只是嘴巴上重视阅读,而实际行动上忽视阅读,那么,最终留给阅读的时间一定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反之,如果把阅读当成最大的石块,就永远不可能没有时间阅读。

可是,仅仅是在理性上把阅读当成学习中最大的石块,就能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吗?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除了有理性,还有感性。而且在理性和感性发生冲突时,常常是感性战胜理性。或者说,只有理性的坚持,甚至是硬着头皮地顶住,并不能保证我们始终如一地把一件事做好,必须还要对所做的事情真正感兴趣才行,兴趣才是驱动我们把事情做好的恒久动力。

因此,归根到底,不要担心没有阅读时间。只要从小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学业有多忙,总会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给阅读。而阅读又是最高效的学习路径,有了这样浓厚的阅读兴趣作为基础,剩下的就是享受阅读红利了。

三 有更快的读书方法吗?

这位同学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书上批注,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方法,让排版清晰明了,整洁,一下就能看出重点呢 ?”

我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有没有更快的读书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大约这样说不会违背了问题的本义。

其实,还可以再说得更直白一点儿,要抓住这个重点干什么呢?当然是要指向考试。很多同学觉得,考试要考到的才是重点,其他的都不是重点。

如果单纯从应对考试而言,确实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关注相应的当地的历年考试题,看看重点都在考什么,怎么考的,然后总结出一点儿规律来,在阅读时朝着这个方向使劲儿就好了,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不妨参照一下“名著阅读一本通”之类的书籍,更快速地抓住重点。

不过,我有一个经验,我自己很喜欢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总能获得许多乐趣。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在那种情况下,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读书的乐趣。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为了命题而阅读。为了命题,疯狂地去找合适的材料,都是浏览性质的阅读,而且,也是极端功利的阅读,不是看这篇文章好坏,更没时间仔细品味,而只是关注这篇文章是否适合命题,适合的就留下,不适合的扫一眼就丢掉。这样就一点儿阅读的乐趣都没有了。

我想,学生也会有这样的情形,如果在读书时,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应对考试,所读的内容哪些会被出成试题来考查,那读起书来,也一定就味同嚼蜡了,怎么可能爱上阅读呢?

真正的读书,应该是怎样的呢?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有一首题为“读书”的诗,揭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读书

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一定要戒除慌慌忙忙的习惯,潜心体会就会感到兴味无穷。有些不懂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一旦自己有了切身体会的时候立即结合所学,认真思考。

就阅读而言,如果抛开考试,其实是哪里最感兴趣的,哪里是最有感触的,哪里就是重点,就可以在哪里多琢磨一下,甚至可以就这个部分多花一些时间,写一写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不过,抛开考试,并不是不是不管考试,实际上当能力增长之后,应对考试那点儿小事实在是极简单的事情,完全属于降维打击。

阅读推送文章多久才能收到,为什么会收到自己写的的推送文章(2)

阅读问题征集

网名为“无名氏”的网友,请您在本条微信下留言,留下您的地址、电话、收件人等信息,我们将为您送上我们的奖品。

关于阅读,你有什么问题或困惑?欢迎各位老师、家长朋友继续提问,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

设计:周 丹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点击“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