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钓鱼从七星漂转为立漂开始,对浮漂、调漂的研究和琢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因此提出了很多概念性的理论,比如吃铅比,也就是浮漂吃铅的重量和浮漂自身的重量之比,再比如,铅皮的重量和浮漂的吃铅之间的比例。
对于吃铅比,更多的是希望总结出一个规律,然后将其套用,但是众说纷纷,越琢磨越迷糊,因为影响吃铅比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浮漂的材质、工艺,甚至浮漂涂漆都对吃铅比有影响,但是就实战效果来说,好比1000米跑有人用了3分40秒,有人用了3分40秒1,看似真的很有用。
而铅皮和浮漂的配比,也就是铅皮的重量和浮漂的吃铅比例,实用性就非常高了,因为只掌握了这个比例,对于实战而言,有两个明显的好处。
1、能省事省力,铅皮和浮漂的配比越精准,调钓就越快,调钓也越精准。
2、浪费少,调漂时修剪铅皮,都是以丝为单位修剪,铅皮和浮漂的配比越精准,浪费就越少。
可能会有钓友说,铅皮不值钱,多一剪子少一剪子的事,至于么?还别说,真的至于,如果剪少了,还能再来一剪子,剪多了,就只能换张铅皮。
那么,我们在实战中,铅皮和浮漂的配比放到多少最合适呢?大多数钓友所认可的答案,是1:1.12,什么意思呢?就是假设选用浮漂的吃铅是3克,那么我们准备的铅皮,最好就是3.36克。
当然,在实战中,并不可能一定要这么精准,略大一些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数值是怎么出现的?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一、1:1.12的比例,是铅坠沉底,而鱼能拖动铅坠的最省力比例
还是以3克吃铅的浮漂来举例,我们说的3克吃铅,并不是说铅坠躺底后,铅坠的重量是3克,而是当铅坠处于小跑铅状态,也就是铅坠轻触底,但是又不是完全躺底的状态。
很多钓友在挑选浮漂时,一看浮漂吃铅是3克,就下意识认为,这是铅坠离底的状态,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在调钓时,鱼线、漂尾、漂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分,都会产生轻微的浮力。
理论上,线组越长,产生的浮力就越大,就越容易对铅坠造成影响,曾有钓友做过测试,以钓深2米、2.5米、3米、4米,用同一个浮漂来做测试。
在钓深2米,小跑铅状态下,用不同的钓深做测试,钓深越深,铅坠离底的迹象越是明显,然后,增加铅坠的重量,让铅坠从小跑铅转为铅坠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