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据史料考证,酒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酒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粮食酒则最后出现,它们都是自然发酵酒。中国的正宗酒为粮食酒,粮食放久了,发芽发霉,发霉的粮食叫“鞠”,发芽的粮食叫“蘖”,发霉发芽的谷物掉在水罐中,因其中有酵母菌,就糖化发酵成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在殷商时代有了重大的发展,人们已熟练地用“曲”和“蘖”来酿酒,至汉代,制蘖、曲技术进一步发展。
据《说文解字》记载,汉代的蘖,至少有七种以上。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良酿署”,是国家的酒类生产部门,既有生产酒的酒匠,也有管理人员。唐代的许多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造,唐太宗曾引进西域葡萄酒酿造工艺,在宫中酿造,“造酒成绿色,芳香浓烈,味兼醍醐。”从酒器上看,唐人崇尚的是“美酒盛以贵器”,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琉璃钟,琥珀浓”。这些都反映了唐代酿酒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伴的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昂奋亢进的时代精神。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的记载,唐代在某个时期有如下一些名酒:
富水,产于郢州,在今天湖北钟祥、采山一带。
九酿,产于宜城,在今天湖北宜昌一带。
若下,产于乌程,在今天浙江吴兴市。
土窟春,产于荥阳,在今天河南荥阳市一带。“土窟春”在宋代还继续生产,而且也很有名气。(参宋仁伯《酒小史》)
石冻春,产于富平,在今天甘肃、宁夏一带。
烧春,产于剑春,在今天四川成都一带。
乾和葡萄,产于河东,在今天山西省。
灵犀、博罗,产于岭南,在今天广东、广西、海南甚至越南部分地区,也可能是广州市。
湓水,产于浔阳,在今天江西九江市一带。
西市腔,产于京城,在今天陕西西安一带。
还有郎官酒、阿婆清、庵摩勒、吡梨勒、诃梨勒、浆类酒等,产地均不详。
不过,唐诗里边提到最多的产地还是新丰,在今天陕西临潼一带,请看: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王昌龄《送郑判官》)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
新丰主人新熟酒,旧客还归旧堂宿。(储光義《新丰主人》)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李白《杨叛儿》)
犹酣新丰酒,尚带霸陵雨。(韦应物《相逢厅》)
当时新丰一带所产的酒,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因为那里靠近京城长安,所产的酒大量供应京城,为生活在京城的诗人们所熟悉,因而名气就格外的大。情形有些类似今天北京生产的“二锅头”酒。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
诗中的美酒产地是兰陵,位于今天山东省枣庄地区,自古便享有盛名。
战国时代的兰陵是楚国属地,思想家荀子曾在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邀请与推荐下,两度出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遇刺身亡,荀子也废官不作,但依然定居于兰陵,致力于著文立说直至去世。身后葬于兰陵。
荀子在长寿的一生中(他的生卒年月现在尚无法确知,后人考证有公元前334-前236年、公元前314-217年等说法,而无论哪一说,都表明荀子非常长寿),游历过数个国家,年轻时在齐国生活了很久,并在稷下学宫三度担任祭酒之职(所谓祭酒,在汉代之前是在举行筵宴时酹酒祭神的礼仪官)。
或许与这样的工作有关,荀子对酒很有研究,他在兰陵任职期间曾讲学收徒,像韩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也有门徒从事酿酒业。
由此可见,兰陵美酒的历史不可谓不长。
兰陵美酒的后继者一样引人注目。在唐代,有李白的名篇广为流传;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提到:“兰陵美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称之,重于他水,临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
时至今日,兰陵依然出产美酒,如兰陵特曲、兰陵大曲等,有一种酒,用兰陵大曲配入檀香、广木香、公丁香等中药药汁,再以冰糖调味,其色金黄,酒味清香,遥遥可见当年醉倒李太白的佳酿风采。
唐人喜酒,热衷买醉的人很多,却并不见野蛮粗俗的酒风。无论开怀畅饮还是浅斟细酌,都不过是把酒言欢或借酒浇愁的引线,而不以灌醉别人为乐,也不以牛饮酗酒作为逞强的本钱。
也因此,唐诗中的酒,显得分外可爱、亲切、率真、雅致,处处透着诗人名士的风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