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用铜丝找水简单的方法,简易自吸抽水神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5:12:25

一顶草帽,一双布鞋,一对铜质地下水感应棒。5月27日一大早,于百荣带上他的行头出发了,这一天,他要去兰高镇小于家村,帮养猪大户于万宏上山找井。

于百荣是市水务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今年已是76岁高龄。在本该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他却翻山越岭,利用自己专业的水文知识,帮老百姓找井。

这些年,他为龙口人找井千余眼,解决了很多缺水山区的农田灌溉,被老百姓尊称为“神奇找水人”。

“三看”找水 比电子探测仪还灵于百荣老家在淄博。少年时,他目睹祖辈父辈的艰辛,立志要在干旱的土石山沟找出水来,让甘甜的清泉滋润田野,滋润庄稼,滋润父老乡亲饱尝缺水之苦的心田。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报考了昌潍水校农田水利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龙口水利部门,从此真与水利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3年,于百荣有幸被推荐去门楼水库参加地下水找水学习班,前后半个月的理论 实践课,让于百荣更深深地感受到水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他决心当一名找水尖兵,到水源奇缺的地方找井,造福百姓。

于百荣走遍了龙口的山间地头,深谙周边的岩层分布和石头种类,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找水方法———看地形地貌,看地质构造,看岩石性质。此外,他还根据地下水导电原理,利用两根铜棒来找水线,到了有水的地方,手中的铜棒便自动交叉到一起,没水了就会自动分开。实践证明,他的这套“三看找水法”成功率高达90%,比专业勘测队的电子探测设备还灵验。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李隆昌听说龙口有个神奇的“找水人”后,亲自找到于百荣,跟他一起切磋技术。

身怀“绝技” 说28米出水就28米出水身怀“绝技”,再加上这些年龙口大旱,每年进入5月份后,于百荣就忙得像陀螺,“最多的时候,有好几十家等我去找井,找好一个接着再去找下一个,马不停蹄。”于百荣回忆说。

去年5月底,旱情肆虐,骄阳高挂,浇不上水的地方,果树都打了蔫,石良、北马、七甲、诸由观等镇的老百姓找于百荣帮忙找井。那天,于百荣先去土口村,刚帮这个村民把井眼找到,几人便围了上来,拽着于百荣的胳膊,这个说上他家,那个说上他家,还有两个黄城阳的开着面包车也在那里等,于百荣一屁股坐到地上,说自己哪儿也不去了,等你们排好顺序再去。“我也是无奈啊!”于百荣摇了摇头,“地里浇不上水他们心急火燎,七八个人等着我找井,我也着急上火啊!”

于百荣起早贪黑,仅去年夏天就帮老百姓找了一百多眼井,成为干旱地区老百姓的“救星”。蓬莱、招远等周边县市的一些老百姓听说后,也上门请他。

蓬莱白家沟村一直没有井,老百姓浇地很费劲,村党支部*找到于百荣。于百荣顶着烈日跑了20多里路,最后选了个地方,“就在这里,打28米就可以出水。”果然如于百荣所说,打到28米处,水喷涌而出,用两个编织袋都堵不住。该村党支部*立即掏出手机拨通了于百荣的电话,“于工,你果然有两下子,说28米就是28米,不服不行!”

上山找井,五十岁的汉子也跑不过他于百荣专业的水文地质知识让人肃然起敬,但更让大家佩服的,是他为老百姓找水打井的精神。

于百荣年岁已高不说,几年前他患胃癌动过手术,心脏下了两个支架,腿部因深层静脉炎割了12刀,一条腿上布满了疤痕,至今走路仍不利索。但于百荣从不把这些病痛放在眼里,只要一接到找井的求助,他就浑身是劲儿。

有一次,他要去七甲镇姜家店找井,于百荣的一个朋友听说后,想跟他一块儿去。那天天很热,他们爬上爬下,没走多远衣服就湿透了,同去的朋友累得双腿直打哆嗦,跟于百荣说,“老于,我走不动了,下去等你吧。”老于又跑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水源。下山后,朋友说,“老于你真行,跑了一上午的山路,跟没事儿似的。我才50多岁,跑两步就跑不动了。”老于心里明白,那是信念在支撑着他,“我不跑也得跑啊,人家等着打井呢!”

这就是于百荣。这些年,他头戴一顶草帽,脚穿一双布鞋,手持一对铜质地下水感应棒,或颠簸在凹凸不平的田间小道,或行走在险峻陡峭的山涧沟壑,或穿梭在杂草丛生的房前屋后。让清泉滋润干涸的地面,让百姓喝上一碗甘甜水,是情怀,是梦想,更是担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