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而 “和”则是与“中”的思想相互呼应的。在饮食上,“和”就是要调和味道,不偏不倚。《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商相伊尹关于饮食风味的著名论断:“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就是在说烹饪做菜也应遵循“中”的道理,五味调和。而豫菜的口味,鲜明体现了“中”的理念:
豫东的开封,盛产扒制类菜肴,选料广泛,质味适中;豫西的洛阳,讲究制汤,各种味料益损得当,浓淡适度;豫南的信阳,擅制炖菜,用料丰富,醇厚而味浓;豫北的安阳,风味小吃甚广,以“扣碗酥肉”为代表,口感肥而不腻。
豫菜坚持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饮食传统,可谓是“四面八方咸宜,男女老少适口”,为中国的饮食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豫菜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
豫菜名品众多,文化底蕴浓厚。有曾闻名全国的三大烤(烤鱼、烤鸭、烤方肋);八大扒(扒鱼翅、扒广肚、扒海参、扒肘子、葱扒鸡、扒素什锦、扒素鸽蛋、扒铃铛面筋)和四大抓(抓炸里脊、抓炸丸子、抓炸腰花、抓炸春卷);还有近代创新的芙蓉海参、果汁龙鳞虾、玉珠双珍、凤尾虾球等等。再挑剔的人,也能适应豫菜的风味。
而豫菜背后的故事,也流传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汴京烤鸭
早在北宋年间,烤鸭就已经是汴京城中的知名美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又有外来托卖炙鸡、爊鸭、羊脚子……”这里的爊鸭就是指烤鸭。后来宋室南迁,烤鸭技术也传往全国各地。现在名满天下的“北京烤鸭”,其实也是受到“汴京烤鸭”的启发而产生的。
软熘鱼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