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为什么画出200mm与400mm等降水量线呢?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一个地方的植被景观,是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但大体上植被的分布界限还是与等降水量线有密切关系的。
比如4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上就是草原植被和森林草原植被的分界线,从人文上讲也可以大约推测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
这也是今天我们在观察如下(明长城分布)图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现长城的绵延走势有很长一段是与4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的原因。
很显然,600多年前的明代,是没有人知道400mm等降水量线这个概念的,更别说沿着今天的400mm等降水量线去修一段长城。
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画出200mm等降水量水量线呢?
因为年降水量低于200mm,在蒸发量的影响下,连草都很难生长了,只会呈现为戈壁、沙漠的荒漠景观。
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在下图看到200mm为界以西的地区,是非常明确的褐红色、灰黑色图例标注的沙漠戈壁。
这就是对中华民族最具有影响力的季风系统,它在中原与西域之间作出了天然的隔断,但同时中华大地也给出了回应,它隆起了一座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
请注意!是西北—东南走向,不是南北走向,不是东北—西南走向,是对汉王朝来说剑指西域的西北—东南走向!
高大的祁连山,截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团,积累了厚厚的高山积雪和冰川,冰雪融化,涓涓细流,滋养出大片的湿地与草原,如下图示:
祁连山水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