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湿地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朔州市桑干河湿地水利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依托桑干河干流河滩湿地、东榆林中型水库、泥河大坝、灌区、天然泉域等形成,具有多种类型的水利风景资源,总面积1.8万多亩。
桑干河湿地生态水利风景区是朔州市公益性景区,随着风景区的建设,周边整体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风景区已成为朔州的自豪和标志,其影响力已远播省内外,成为朔州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名片”。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景区久违的水生植物又开始生长,成群的水禽来此栖息。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景区现已是“园林耸翠、惠风和畅、碧波荡漾”,集休闲、度假、娱乐、游憩、文化、体育活动于一体。特别是最近经权威单位探测,确定在景区内可建45℃以上温泉自流井,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对人体保健有益,更加增添了景区亮点和内涵。
该景区风景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芦苇、水草、湿地共1000多亩,大型岩溶泉群有100多个泉点,有的自喷水柱达2米多高。唐朝尉迟恭建功地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诞生地均在景区。
平朔旅游度假村朔州市郊,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内。度假村占地14公顷,由别墅、三星级宾馆、商务中心、免税商店、银行、健身娱乐中心、室内游泳池、网球场、 桑拿浴、中西餐厅、酒吧、歌舞厅组成,是旅游、疗养、度假、避暑、健身以及举办国内、国际会议的理想场所。 这里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气候温凉,适于旅游度假。 度假村交通便利。有飞机从度假村直达北京、太原。同时,有超豪华旅行车,可游览山西著名的旅游景观佛教圣地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芦芽山风景区及游览世界第一流的露天煤矿开采现场。
峙峪遗址峙峪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峙峪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朔城区峙峪村附近
遗址描述
峙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驼山东麓,桑干河上游的支流峙峪河绕村而过,西、北、南三面由群山环抱,东面是广阔的桑干河平原。遗址就在峙峪河与小泉沟汇流处的一个孤立的岛状沙丘中。
遗址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1963年调查发现并进行局部发掘。发现的遗物有:人类枕骨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烧石和烧骨等多块,装饰品1件、各类动物牙齿5000余枚。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时代属晚更新世,经C14测定,距今为28945±1370年和28135±1330年。
峙峪遗址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器和装饰品。出土石器有:尖状器、雕刻器、刮削器、石镞等两万余件。制造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岩、硅质灰岩、燧石、火成岩等。石器主要是小型的,大型石器极少,砍砸工具罕见。此外,发现了细致打击成的骨尖状器,其它一些打制痕迹清楚的骨片,也可作为某种工具使用。还有1件可以反映磨制钻孔技术的扁圆形石墨装饰品。
马邑汉墓群马邑汉墓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邑汉墓群分布于朔州市朔城区四周20公里以内范围。朔城区现址是秦汉马邑城的一部分,地处雁门关外,为中原地区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路。南部通过阳方口、雁门关可达中原,北有腊河口、刘家口可达平城(今大同市),西南有大水口、北岔口直达黄河。历史上胡人的南侵掳掠,汉人反击围剿,均以该地区作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守目标。尤其在汉代,这里是重要的关外军事重镇。那些守卫边关的将士死后大都埋葬在这里,形成这一带地区密集的汉代墓葬群。
该墓群由许多较为集中的墓葬群组成,以汉马邑故城周围5公里以内最为密集,其他墓群则分布于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隘口附近。70年代以来,由于平田整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原有封土大多铲掉,现今尚有大型封土近150处,分布于三青梁至照十八庄村一线,祝家庄村到牛家店村一线,南关到水泉梁一线,南邢家河村到白庄一线。1982年以来,由于汉马邑故城东北4公里处开辟平朔生活区,在地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通过考古钻探,共发掘战国至东汉时代的墓葬22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1700余件。现存封土呈圆锥体和覆斗型两种,这些封土堆夯层明显,厚度在5—20厘米,高度在2—20米之间,底边周长20—200米左右。马邑汉墓群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王寺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