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体量还是在建筑风格上,它和“一苏大”会址都大相径庭,柱子顶端的装饰显然借鉴了欧式风格。为了不影响视线,柱子都放在边上,无论站在礼堂的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主席台。而且礼堂的建设采用了八个面的回音效果,在礼堂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听到主席台传来的声音,弥补了当时没有扩音装置的不足。设计真可谓匠心独具。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大会产生了国旗、国徽、军旗等。看着建筑也许你会感叹它的设计,但听完导游的讲解,你会肃然起敬,原来这么多的历史重大的决策和产生是出自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