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茂德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条约中把“在华传教自由”列为主要项目。这是外国侵略者在用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侵略中国的同时,更利用教会传教进行文化侵略。由于基督教是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进入中国内地,所以尽管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有些是出于宗教原因,但大多数都有政治背景。故当时中国人民对基督教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感。
民国时期 合肥基督教堂(来源 | 资料图片)
1854年英籍牧师戴德生于上海创办中国基督教内地会。1869年英国“内地会”传教士首先到安庆设堂传教,1904年来舒城设堂。舒城基督教堂最初设于城关甘蔗巷沙姓民房内,1915年迁至北门福音堂(现为县针织厂厂址)。兴建有大礼堂,中西传道人住宅楼房,男女客房,工人住宅及厨房、门房等。还建有完全小学一所。先由英籍牧师盖能恃、荣光显、杨大中、祝永宁等先后主持教务。继由英美籍女教师司传义、安息灵、韦秀珍、陶能恃、丁秀珍、衡自修等及中国牧师传道人许崇真、肖益三、汪寿山、滕惠民、张智春、滕恩光及牧师肖鉴衡、滕汉举等先后担任教务工作。并在桃溪镇、百神庙、河棚镇三处设分堂。分堂教务活动由分堂执事部负责,县区教会进行辅导。
福音堂山核桃树(摄影 | 束文杰)
舒城基督教会的会堂,原为中华基督教安徽省皖中区联合会的会址所在地。皖中区联合会,辖六安、霍山、正阳关、安庆、桐城、舒城等县市的基督教会。皖中区联合会负责牧师由舒城肖鉴衡、三河尖何奉真(女)主持,在各有关县的基督教堂轮流开会,讨论教会事务。
安庆圣救主座堂(来源 | 资料图片)
舒城基督教会,所办完全小学,名崇真小学。还设有幼儿主日学班。经县教育当局注册备案,教材完全采用共和国教科书。由中国专职教师袁子方、贾相之、汪静波、肖鉴衡等先后担任教学工作。
教会的经费来源:1904—1919年教会经费由西差会上海总会及本地捐款解决。1919年以后,教会倡议自立、自养、自传后,外国籍的传道人员费用由西差会上海总会负责。中国传道人员及其它费用由本地教会从生产及捐献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