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个人,带来了一个令人十分震撼的消息——杨老伯家的老宅,估价八个亿。
金丝楠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业是最符合地区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当地政府一般会优先考虑。
拜访杨老伯家的陈可忠,正是湖北恩施夷水侗乡景区的主要发起者和投资人之一。
陈可忠是一位园林设计师,同时还是一名忠实的古玩收藏家。
当初想到建设夷水侗乡景区,恰恰是因为看了恩施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纯天然的风景、建筑、习俗,极少受到大工业的污染。
将其打造成专门的景点,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还能保存这些特殊的文化资源。
因此当陈可忠向恩施旅游规划局提出这个方案后,很快就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1年,夷水侗乡景区风风火火地开工了。
在数百页的景区规划方案中,有侗族人民引以为豪的“风雨桥”,有当地“三宝”之一的建筑“厅哒”,有陈列着上千件藏品的民俗博物馆。
但凡事尽善尽美的陈可忠,却总感觉少了一个重量级的“镇店之宝”。
就在陈可忠苦恼之际,他听闻一位在景区做建筑工地的栏马村村民提起了杨老伯家的大宅。
按照这位村民的描述,杨老伯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那栋木屋里,村里年纪最大的长辈都不太清楚那栋房子是什么时候建成,而且这么多年也从未见杨家人修缮过。
恩施地区气候湿润,如果不是特殊的材质,一栋全木的老宅,怎么可能历经百年依旧安好。
园林设计师出身的陈可忠,立刻就在脑海里列出了几种昂贵的木材,其中任何一种,如果能打造成占地百平的房屋而且距今数百年历史,其价值不可估量。
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陈可忠在这位村民的带领下,亲自拜访了杨老伯。
驱车从恩施开了两个小时抵达来凤县,到了车子无法通行的山路上,两人又步行了快一个小时,陈可忠终于见到了这幢堪称破旧的老房子。
向杨老伯简单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陈可忠就开始仔细端详这栋木质老宅。
虽然四周有很明显的生活痕迹,但这些木头丝毫没有受潮或者被虫踽坏的现象。
经过杨老伯的同意后,陈可忠拿起随身携带的工具刀,在进门的门坎上划下了一刀。
当他打开手电筒仔细端详那一段划痕后,一个惊人的景象呈现在他的眼前。
不及小拇指长的划痕内侧,呈现出淡淡的金光,隐隐约约的金色虎纹,顺着划痕一道一道地有序排列,“金丝楠木”的名字如一道闪电,轰然击中了陈可忠的心。
历史上,楠、樟、梓、椆,被称为四大名木,其中楠木被冠以首位。而在楠木中,金丝楠木则被视为最珍贵、最理想的建筑用材,古代封建帝王的龙椅宝座和床榻,都是用上千年的金丝楠木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