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事”变成全民喜闻乐见的载体,品牌应当如何通过创意与影像讲好一个“故事”并成功传递品牌精神?近日,比亚迪汉拍摄了一支品牌微电影《选择》,从故事创意到呈现手法都让人颇出意外,看过的网友直呼“看哭了”、“这居然是比亚迪拍的?”将微电影营销吸引力强、传播性广的特性和品牌的产品力优势结合得淋漓尽致,那么比亚迪是怎么做到的呢?
建议先看正片,再往下阅读
另外,本篇解读仅作参考,不代表大众意见
我们期待您在评论区留下您自己对本片的见解和感受
微电影胜在情节铺陈的自然与真实,能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对品牌和产品的接受度和好感。但讲好故事并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让品牌微电影陷入或生硬晦涩或浮于表面的窠臼。
如何找准落脚点,拍出值得大众共情的好故事,我们从微电影《选择》看到了更多可供参考的可能。
双向奔赴
彰显“选择”的意义
这支不到6分钟的微电影,通过两代人的不同人生选择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它撷取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将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缩影呈现在观众面前,触达普通人的柔软内心。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支微电影在叙事、情感、表现力和精神内涵上都可圈可点。
影片主人公小浩是一名游戏主播,和千千万万拼搏的年轻人一样,努力“搞钱”,喜欢新鲜事物,并坚持热爱。蒸蒸日上的事业让小浩有了反哺父母的打算。但父亲对他的工作并不理解,连在母亲的生日宴上也对他没什么好脸色,也不领情小浩给父母换车的好意。但若你认为电影仅仅想要表达两代人的隔阂,那你就错了。随着倒叙手法的运用,父亲的真实心态逐渐显露。他纵然不理解小浩的选择,但又一直默默关注他的成长,没到现场却用手机认真观赛,甚至冒用母亲的名义偷偷看小浩直播间,陪伴他、鼓励他、引导他朝着对的方向前进。对子女拧巴又纠结的关心始终是“中国式父母”内敛深沉的爱,令人动容。
在情节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导演又用插叙的手法抛出了新的故事:原来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像小浩一样执着于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最后却为了儿子小浩选择放弃逐梦,回归普通人的安稳生活。到此,影片的“厚度”得以彰显:小浩的追求于父亲而言是一条全新的人生轨迹,而父亲安稳、踏实的爱,则为小浩提供了勇敢追逐梦想的底气。
如果说母亲是连接父子二人间情感的纽带,那么车子则是父子二人重归于好的载体。没有过多的言语,通过对这个“大玩具”的新奇体验,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坐在爸爸身边打游戏的午后。
影片结尾小浩继续坚定他的选择,追逐他热爱的事业;父母也放下了对子女的执念,弥补年轻时梦想的缺憾,重启专属于自己的人生。整支影片从比亚迪汉两代车主不同的选择出发,最终落回到殊途同归的人生意义找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入过去的记忆和当下的心境。也许父亲甘于平凡,也许儿子梦在他乡,但谁能说他们不是在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呢?在朴实的镜头语言面前,无论是60/70一代的父辈建设者,还是80/90/00一代的年轻社会中坚,相信都会对两人的不同选择深有感触,心里暗道一声:“这不就是我吗?”
主题升华部分,用了“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作为引子,也是再向观众娓娓道来,也许老一辈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慢,也许子女的一腔热血不被理解,但每个人的剧本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无论选择挑战未知还是还是把握拥有,努力找寻生活意义的当下,都将是构成精彩人生重要时刻。
影片中同样也折射出了比亚迪汉的成长奋斗历程: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坚持中,汉家族诞生不过短短几年,却已赢得30万 汉车主的认可和喜爱。除了多元化车型、高科技配置和“高颜值”设计等因素之外,恐怕也与其不断刷新、创造着中国品牌高端轿车记录的逐梦历程分不开。
哲思隽永
日常的力量打动人心
既然是品牌微电影,自然要起到加持品牌价值传播的作用。如果一支品牌微电影只顾讲好故事,而将深层内涵和产品诉求抛之脑后,那无疑是失败的。在这一点上,《选择》做得相当巧妙自然。
简单举几个例子。父亲在生日宴上说了这么一句话:“路遥才能知马力,不能什么都图新鲜,就跟找工作一样。”这话看似是在责备小浩,但“懂自懂”的车主们想到比亚迪的匠心品质和新老交替的传承精神,定然是会心一笑,而旁人也能从中品味出人生道理来。
再比如影片中一开始,小浩提到为父母换车。这个“换”字用得意味隽永:一方面展现出比亚迪汉家族“老少通吃”的品牌认可度;另一方面也暗示着车主经济实力不俗,自带豪华气场。
至于与剧情浑然一体的手机解锁车辆、自动泊车、k歌、游戏等场景,则在悄无声息中将汉科技标杆的形象刻印在观众心里。以及影片末尾出现了智能领航,将汉驾驶辅助功能带来更便捷省心的生活,和子女希望父母“少操心孩子,多关心自己”的愿景合二为一。
这些影片的细节,配合“心态放平,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一定能到达终点”、“开车,跟养孩子一样,哪能有真放心的时候”等充满哲理的台词,既避免了破坏影片的情感渲染,又很好地诠释了比亚迪汉家族“中国质造”的品质力量与高端价值。更多的细节和深意,相信每个人看后也会有不同角度的体会。
令人玩味的是,影片虽然呈现出两代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却也能让观众在自我代入中放飞想象:若父亲当初选择坚持音乐梦,现在会是何光景?若儿子承受不住周围的压力选择回归平凡,会发生什么故事?若比亚迪汉家族选择其他剧本,甚至放弃拍摄微电影的呈现方式,又会达到何种效果?
仔细想来,这支微电影从片名到叙事,再到传达的人生哲学,都充满变数,就好像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九连环或鲁班锁,让人生出无限探索的*,在坚持中开辟一条“向上之路”。
比亚迪汉30万 车主的精彩人生如是,比亚迪汉的发展历程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