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在位多少年,嘉庆怎么死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23:40:41

对于一个身居高位的皇帝来说,不清醒的头脑就是一种折磨。在嘉庆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他表现出的竟不是对大千世界的眷恋,而是放下一切的轻松。从嘉庆登基之初的励精图治,到谢幕时的糊涂昏庸,嘉庆帝王生涯的滑落曲线令人唏嘘。

在盘点嘉庆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史书给了我们四个字“嘉庆中衰”,嘉庆辛辛苦苦二十年,竟成了“康乾盛世”与“鸦片战争”的过度。正是在嘉庆皇帝糊涂的政策中,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覆灭的关键步骤:从乾隆晚期懒政,导致腐败的癌细胞侵入国家的机体,嘉庆在治国过程中病急乱投医,标本兼不治,到了嘉庆晚期国家机体已病入膏肓,种种弊端像并发症一样全面扩散。国家困顿,百姓贫穷,大清帝国在无形中耗空了精华,沦为风中残烛。

所以,我们不能将太多的过错归咎于道光、慈禧,毕竟,当时的清朝的溃烂已由外及内,只能任人宰割。

嘉庆在位多少年,嘉庆怎么死的(5)

嘉庆操劳了一生,却被作为失败者被流放到历史的荒漠中。嘉庆失败的原因,正是嘉庆始终以“法祖”为信条,却违背了“法祖”最根本的核心。清朝不乏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他们一向贯彻的原则是“现实精神”和“超凡的勇气”。

皇太极曾说过:“凡事最重要的莫过于务实。”雍正也曾提到:“本朝崛起于关外,一统天下,所仰仗的唯有‘武略’和‘实行’。我族从未崇尚虚文的粉饰,采取的一切政策全都符合历代明君的经验,没有丝毫不及之处。由此可见,实行的重要性远大于虚文。”

努尔哈赤和多尔衮之所以能将满人从白山黑水带到中原腹地,完全是他们的思维不受传统的束缚,一切本着现实的角度出发,活学活用,这才奠定了满清数百年基业。从康熙到乾隆,也正是因为受到现实精神的指引,这才出现了持续上百年的盛世。

在此期间,政策不拘于形势,时刻创新,使国家生机勃勃。这种充满先进意义的进取精神,不断成长、修正,最终趋于完善,使大清王朝繁盛百年。康熙与乾隆都曾高举“法祖”的大旗,可他们“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祖先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敢于拼搏的勇气。

嘉庆效仿先人,高呼“法祖”的口号,然而,他却并未领悟到“法祖”内核。嘉庆畏惧失败,首先便失去了祖先们敢于拼搏的精神。而且嘉庆过度依赖《实录》,同时失去了现实精神。一个不敢经历失败,不敢让国家的弊端体现出来的皇帝,注定是一个庸人,无法成就大业。

嘉庆在位多少年,嘉庆怎么死的(6)

若单以固守教条这一点将嘉庆帝评价为昏君,这种评价并不准确,嘉庆的许多精神品质还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某年盛夏,提督杨怿入宫觐见嘉庆,嘉庆原本在室内摇着扇子驱暑,见杨怿满头大汗地站在一旁,便默默地收起了扇子。由于朝廷规定,大臣们不得在皇上面前摇扇纳凉,所以,杨怿被热得几近中暑。嘉庆为了体恤杨怿,便收起了扇子。要知道,嘉庆不同于杨怿,是个身宽体胖的人,一段时间没扇扇子,嘉庆热得汗流浃背,却始终没抱怨一个字。这件事让杨怿倍受感动,回到家后立马将皇帝的恩德写在日记中。

许多大臣年事已高,步履蹒跚。乾隆觉得老臣们每天走路辛苦,便准许老臣可骑马上朝。嘉庆继位后,又加了一条,那就是不会骑马的大臣可以乘着轿子上朝。这样的安排非常人性化,因为满汉文化的不同,满族大臣自幼学习骑射,就算年事已高骑术却丝毫不减当年;许多汉族大臣从未接触过马匹,不擅长骑术。有了嘉庆的特许,老臣们再也不用担心上朝行路难的问题。这算是嘉庆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创新政策,可却是于国事无补的一桩小事。

嘉庆在位时,曾有大臣想调兵将叶尔羌的玉石运往皇宫,这件事让嘉庆大为光火。他觉得:将士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不是用来运货的。紧接着,嘉庆还禁止大臣将玉石送进京城,并命人将那批叶尔羌的玉石全部丢掉。

嘉庆在位多少年,嘉庆怎么死的(7)

从上述这三件事来看,嘉庆既仁慈又节俭,为何成不了明君呢?嘉庆生不逢时,在千年不遇的动荡面前,想要挽国家于倾颓,需要的并不是仁慈和节俭,而是敏锐的政治嗅觉、进取拼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风格。可惜,嘉庆并不具备这些素质,所以,才会背负“嘉道中衰”之名。

大清王朝最大的悲哀,就是在国家最危机的时候,身居高位的不是果决的实干家,而是一个平庸的老好人。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实录》、《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