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告诉父母的孩子,有多委屈?
沧海镜说过:“寻求帮助也是一种能力,在这个世界上,独自一人是很难生存的。”
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问题,孩子的世界很小,问题看似很大,但其实到了大人眼里,也许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小事。
朋友说过自己一段遭遇。
小学三年级,新换了一个中年男老师,兼职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他喜欢用棍子打学生头,数学课上,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就会频繁遭遇他的棍子敲头,朋友也不例外。
在暴力的恐惧中,那些“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的提问中,总是错得一塌糊涂,因为频频出错,又总是被不断提问,于是暴力时刻降临。
尤其后来,朋友感觉他针对自己似的,不仅数学差被批评,穿着以及头发长短都会被他嘲笑。
那段日子,朋友一入学校,恐惧油然而生,一放学,就豁然轻松,纵然如此煎熬,她却从未开口对父母说半句。
多年以后,她对父母讲起,父母说当时的你怎么不说?
是不是,如果当初告诉父母,自己可以得到更多帮助或指点?是不是如果当初告诉父母,自己可以免受很多身体之苦,心理之痛?
就像之前那个新闻,一个孩子6岁时,误吞了一个哨子,因为害怕被父母责骂,就整整隐瞒了20年,最后因为疼痛就医,终于顺利取出了哨子。
为人父母看到孩子如此,作何感想?
哨子引起的身体疼痛,暂时告一段落,可是哨子留给心灵的20年伤痛如何估量?
20年间害怕哨子侵害身体的,那份胆战心惊如何弥补?
如果时光倒流,当哨子不小心误吞,及时告诉父母,父母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是不是可以庆幸更多?
可是他却因为恐惧父母责骂,选择隐瞒至今。
尹建莉说,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没有孩子喜欢甩开父母递过来的伞,而独自迎着风雨狂奔自虐。如果明知父母的温暖求之不得,只好选择自己的事情自己扛。
孩子为什么遇事不愿意向父母开口?
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中,三悦毕业找工作屡屡受挫。
哪怕三悦是实习期唯一考核满分的,也因为对方觉得男孩比女孩能熬,因此转正名额被人挤了。
她心里难受,想找母亲聊一聊。
没想到母亲开口成刀:“谁让你蠢呢?脑子不好使,脾气还差,成天哭丧着脸,也不知道冲人笑一个,活该选不上你。”
看她吃东西,母亲又开口讽刺:“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光长个不长心眼,吃屎你也赶不上热乎的。”
如此二重伤害,从此孩子遇事再也不想对父母开口了吧?
张德芬说:“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纳,如此而已。”
孩子开口以为会是安慰和鼓励,扑面而来的却是冷漠和打击,期待温暖相拥,最后却是伤口被撒盐,从此,只好选择自我保护。
父母是孩子眼里最强的后盾,是遇事最想一吐为快的人,如果父母的所作所为不能给予孩子继续奔跑的勇气和力量,而只是生出嘲讽和嫌弃,结果就是,孩子坚强了,彼此的距离疏远了。
孩子偶尔需要开口求助的嘴,也紧闭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