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本事在《红楼梦》里有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幅对联是挂在秦可卿家一间上房内间,当中还挂着一幅《燃藜图》。对联的意思是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对人情世故通达老练有一套办法就是好文章。《燃藜图》故事讲的是刘向未称帝之前,在天禄阁校书做学问。夜里有个黄衣老人拄青藜杖进来,刘向还在暗中独坐诵书,老者向杖头一吹,即有火光起。老者说他是太乙真人,从怀里摸出天书授予刘向。此故事见于《拾遗记》。话是好话,画是好画。总之是劝人上进,懂些“仕途经济”。
但是贾宝玉不喜欢,一迭声嚷嚷着换个房间。当年自己读书,也没看明白,把这两句话看反了。所以也看轻了这些世俗人情的学问,却不知道,百姓人家穿衣吃饭,世俗人情却是头等大事,等闲小看不得滴。话说贾府里这些公子小姐们,是不大在世路人情上走心的,合族上下一大家子人吃喝用度哪一样不用钱的,可怡红院的丫鬟们连银子大小也是分不清的。我曾仔细清点书里列出贾府的经济账目,发现果如那个古董商人冷子兴所言: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支撑贾府是四根台柱子:政治、经济、联姻大族、儿孙。这样绵延百年的世家大族,政治上一倒台,经济上却早就垮了,其他各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最遗憾的是儿孙辈中没有争气的,顶不起来门楣。所以说贾政心恨的根源也在于此,他对宝玉有多少期望就有多少失望。
所以现在我理解了作者在这里的安排,莫不是也为宝玉的将来铺了两条路,倘若宝玉选择这个门,朝着仕途经济上稍加努力,贾府的未来也许会不至于一败涂地。但是宝玉还是选择去了温柔乡。人生即是如此,选择了这条路,就进不了那个门。此理古今皆同。
贾府里的明白人,裙钗一二可齐家其实偌大的贾府里也有几个明白人:秦可卿、王熙凤、探春等人,宝钗此时虽不是贾府的人,心中也擅于谋划。若得这几个人出谋划策、长久当家理事,贾府不至于一时三刻就衰落了。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 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 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 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 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 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 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曾国藩有一对子: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秦氏的谋划自然是长远,探春打点园子的主意也很妥当的。曹雪芹写《红楼梦》,不但有儿女情长、诗词歌赋,于世态人情上写得极为深刻了。人生在世,光有风花雪月是不能够的,还要接地气,懂得些人情世故才好。但是不在红尘中翻过几个跟头,又怎么会去留心了这些上头。可惜这么多年,自己竟也没学得会,因此常挨父母的骂。
读书札记丨《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亲戚情换情,朋友心交心亲戚情换情。朋友心交心。我家有事你来捧场,你家有事我去帮忙。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亲热氛围。酒债赌债人情债,这个人情债是个扯不清的糊涂账。现在亲戚里道相互捧场还是有的,也就是红包吃饭人情债,多少是流于形式。看看《红楼梦》里贾府与其他大族随礼清单,就能明白了大家族之间是有礼尚往来的固定套路。也就是:投桃报李子。吃锅巴还蚕豆。此理古今皆同。
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说着便将礼单送上去。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宫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李纨探春看过,说:“用上等封儿赏他。”因又命人去回了贾母。贾母命人叫李纨、探春、宝钗等都过来,将礼物看了。李纨收过一边,吩咐内库上人说:“等太太回来看了再收。”贾母因说:“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封儿赏男人。只怕转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